高职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
本文关键词:高职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 出处:《教育与职业》200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校外实训基地在高职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文首先分析了校外实训基地对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并在全面介绍国外运作模式和及其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高职管理类专业构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几种实用方法。
[Abstract]:The off-campus training bas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role of off-campus training bases in the training of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foreign operation mode and its function orientation,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practical methods to construct the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of the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C93-4
【正文快照】: 管理是高职院校最常见的学科之一。很多高职院 校在管理学科下组建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港口与航运 管理等专业。同其他专业相比,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主要 表现为:培养技能的操作性强、培养目标的复合性高、 专业适用面的灵活度大。 一、高职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为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英;略论国外高职教育模式[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易淼清;对高职营销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肖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走出困境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王美姣;王卫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年15期
3 解统颜,张宝红;高职院校应注重校内、外双重工程训练基地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年04期
4 朱顺祥;对实践性教学的再认识[J];卫生职业教育;2003年05期
5 张军;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5年30期
6 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22期
7 许笑平,陈代芬;高职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J];职教论坛;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岚;以课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唐学成;论我国中等外贸专业人才的素质及其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丁志强;重庆市綦江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虎妹;西方现代文学观和批评方法对职校文学教育的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雪蓉;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刘宝祥;我国高级技工短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刘映桃;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春兰;我国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许祖禄;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宁;;高职院校《推销技能》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北方经贸;2010年01期
2 刘永军;;高职院校《网络营销》项目制教学改革初探[J];电子商务;2010年01期
3 郑文昭;;以地区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J];各界(科技与教育);2010年01期
4 胡佳;;基于SWOT分析法的高职“2+1”教学模式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01期
5 高进军;;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05期
6 张丽芳;;高职经管类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02期
7 程方启;陈国方;俞位增;王怀奥;;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05期
8 陈建东;;高职校企合作基础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5期
9 孙冻;马锐;;高职导游业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思路改革初探[J];丝绸之路;2010年02期
10 田茂松;;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惠莉;;高职院校分析化学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之浅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王春玲;;构建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系统的思考和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3 ;旅游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4 何农;;论高职教育特色师资队伍的创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浙江卷)[C];2010年
5 孙连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机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6 王如平;陈伟;;关于高职高专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与分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7 黄安碧;;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8 沈默;;整合校内外资源 构建高职物流实训基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9 沈默;赵邦良;;高职物流专业,如何打造成企业人才“OEM”基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10 何源;;制冷与空调专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探索[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晓亮;常州科教城:打造东方的“塞纳河两岸”[N];科技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何晓亮;常州科教城:打造东方的“塞纳河两岸”[N];科技日报;2011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邓小群;高职生顶岗实习遭企业冷遇[N];深圳商报;2011年
4 通讯员 张育频 白平;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入选河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N];张家口日报;2011年
5 李华平;高职院校必须着力地方需求[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校企深度合作 学生终身受益[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江苏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教授 陈国祥;民办高校振兴需激活“内生动力”[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通讯员 陈娅;衢职院描绘“十二五”高职教育蓝图[N];衢州日报;2011年
9 记者 王纪霞 实习生 王子健;许昌电气职业学院申报设置工作接受专家组评议[N];许昌日报;2011年
10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王志年;构筑高校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N];甘肃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华;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良斋;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项东;工商管理教材汉译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宋彦军;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宇;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彭志武;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珊珊;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爽;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叶仙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静;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品牌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月香;东北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其实施体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张云青;就业导向下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邓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王庚;XA动漫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刘雪梅;高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丽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在职培训有效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61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361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