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富有团队精神的员工
本文关键词:怎样识别富有团队精神的员工 出处:《中国人才》200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团队精神 人际相容性 情绪稳定性 人格特质 团队协作 团队工作 员工 成就动机 团队管理 行为识别
【摘要】:
[Abstract]:......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心理系
【分类号】:C936
【正文快照】: 技术的进步、网络化的组织、快速变幻的市场和日益复杂的经营管理活动,,使得企业越来越依赖于团队的知识和技能。跨国公司需要建立跨文化的管理团队;高科技企业需要建立创新团队;电子商务条件下的虚拟组织需要建立虚拟团队,从而促使管理由个体管理向团队管理迅速转变。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云;企业团队与团队精神浅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2 杨家殟;团队营销[J];有色金属工业;2004年10期
3 李佳东;企业团队精神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S2期
4 陈平;打造企业团队精神的三要义[J];中国供销商情;2004年01期
5 于金峰;团队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职工教育;2004年09期
6 董丽霞;东北销售:将团队精神“拓展”到底[J];中国石油石化;2005年01期
7 许建良;团队精神与企业成长[J];企业活力;2003年11期
8 李金权,陈立群;团队精神与企业精神之我见[J];中国石化;2004年04期
9 周宝西;知识经济与团队精神[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10 黎恒;怎样识别富有团队精神的员工[J];中国人才;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明;;急诊护理队伍团队精神的培养[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小咪;;浅谈团队精神在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发展中的作用[A];第2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王娟;;浅议团队精神[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宁业梅;;论体育团队精神[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王茹;;团结协作与沟通[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6 胡四莲;;团队精神与和谐校园的构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7 毛文琦;;发扬团队精神 彰显团队力量[A];全省烟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王银荣;;激励方法在临床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A];第二届第二次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金明生;;团队精神: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的理性命题[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朱传琴;;指导大学生电子竞赛的几点体会[A];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妍;抚石腈化厂熔炼团队精神有新意[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本报通讯员 马永龙;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N];西藏日报;2005年
3 刘景录;打造鹰雁式团队 创建和谐企业[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4 蔡远福;应注重培育农信社“团队精神”[N];金融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杜一娜;日本小森公司的用人之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6 记者 马莉 何光琴;创造一流的团队精神[N];眉山日报;2005年
7 记者 胡亚莉;国内企业为啥内耗多[N];组织人事报;2004年
8 赵勇进;川港分局:团队精神显活力[N];江苏经济报;2006年
9 小宏;从“同仁堂”的取名看团队精神的培养[N];中国企业报;2003年
10 耀明;培养团队优秀的习惯[N];中国邮政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长缨;多agent协作团队的学习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孙宇翔;基于动态管理能力观的市场导向、创新决策与创新绩效之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秦吉波;高新技术企业R&D绩效测度与控制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4 马艳秋;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刘明明;企业战略变革的企业文化要素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杨小明;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肖余春;现代企业创建学习型团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朝孝;基于博弈论的员工激励与合作的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尹全军;基于多Agent的计算机生成兵力建模与仿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10 李春苗;军队士气模型、影响因素及其激励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颖;关于企业团队精神的认知行为培训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戴骏;以团队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应用——PA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方案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黄芳;从隐喻视角看在华中资与美资企业员工团队概念差异[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史焕杰;《案例》:MZ高速公路[D];暨南大学;2002年
5 黄斌;团队利润分享和奖金激励机制有效性之博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白庆娟;教师合作文化构建的阻力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海峰;团队精神的文化渊源与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8 张薇;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许馥葭;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与大学生团队精神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滕兴乐;企业团队激励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39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439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