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技术与社会:工作组织的网络化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8 19:18

  本文选题:网络技术 切入点:工作组织 出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5期


【摘要】:国内目前对网络技术在工作组织中具体实践的经验研究还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网络-社会互动机制和水平的认识。通过将大学、企业、媒体组织个案置于全球网络化实践的背景下进行经验研究,显而易见,电脑网络的应用已经对我国工作组织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又受到工作组织既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模式的制约和型塑,其具体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few 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organization of work, which limit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and level of network-social interaction to a certain extent.By putting individual cases of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and media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networking practice, it is obviou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ha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action of our work organizations.However, the degree of its influence is restricted and shaped by the existing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action model of the work organization, and it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show some difference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电脑网络对工作组织的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01JC840002)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C9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万里,翟丽宏;电子网络与科学工作的社会结构──对科学交流系统技术变迁的社会学透视[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吉;刘训飞;;网络中的虚拟同辈群体刍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4期

2 詹扬扬;论网络化对政府管理职能的影响[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陈成文,李冰仙;社会组织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4 韩克庆,吴忠民;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方式及其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刘中起,朱玲怡;网际互动的特质与自我表达的实作理路[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6期

6 赵万里;网络时代的学术期刊:媒体整合实践及其意义——写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之际[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3期

7 黄少华;网络时代社会学的理论重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屈勇;互联网络中的人际互动[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2期

9 刘中起,风笑天;青年网际互动的特质与自我表达的实作理路[J];青年探索;2002年04期

10 刘米娜;青年白领群“网络一夜情”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研究;200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潘成忠;史霄;;网络文化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冲击[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波;我国政府传播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雪芹;论我国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易星;我国网络消费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齐铁志;“慎独”与网络道德建设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潘玉巧;基于资源交换的组织依赖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金绍荣;高校BBS传播过程中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庾虎;网络论坛对公共领域发展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7年

7 王岩;中国电视公共性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启瑞;网络社会分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长青;我国网络消费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10 李君霞;互联网对中职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峥;;对项目财务管理的设想[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1期

2 浅古;;用“物联”的思维看世界[J];中国品牌与防伪;2010年01期

3 张莉;;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内部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1期

4 蒋四清;;用人单位如何自我保护?[J];劳动保障世界;2010年01期

5 明星;;CC定见之魅——打破数字时代的版权桎梏[J];中关村;2010年02期

6 石田宏树;;拉斯维加斯的信号[J];中国企业家;2010年05期

7 许良谋;;网络架构趋向“统一”[J];中国计算机用户;2010年Z1期

8 卢蓓蓓;肖荣阁;师永民;黄建群;;应用网络技术提高矿产品的价值增值[J];资源与产业;2010年01期

9 李铭祺;唐万有;;全画面检测系统在网络印刷中的应用[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0年02期

10 梁秀t,

本文编号:1723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723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6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