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量子学习模型——对组织中隐性知识顿悟学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8 07:31

  本文选题:组织学习 + 隐性知识 ; 参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8期


【摘要】:组织学习理论中隐性知识的学习机制研究相当重要。针对华人文化特点对隐性知识学习进行分析,借助学习理论中顿悟心理研究基础,用量子能级跃迁作为顿悟学习飞跃的隐喻而提出量子学习模型,并结合实际分析了该模型四阶段针对隐性知识的不同学习策略。
[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learning mechanism of tacit knowledge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implicit knowledge learning in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quantum learning model is put forward with the help of the insight psychology research foundation in the learning theory and the quantum energy level leap as a metaphor for the leap of insight learning. The four stage needle of the model is analyzed with the actual analysis. Different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tacit knowledg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70503024)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院长奖”科研启动专项基金(KJ211025001)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KD2004064)支持
【分类号】:C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师保国,张庆林;顿悟思维: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宁艳阳 ,常立农;试论企业隐性技术知识的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11期

3 蒋翠清;杨善林;梁昌勇;;开放的组织知识转移——创造—应用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2期

4 崔浩,张道武,陈晓剑;组织知识创新机制扩展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年01期

5 雍少宏;基于“格式塔”原理构筑企业发展心智模式[J];企业经济;200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扶东,王书会;自我及其相关概念的心理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吴金珠;洛扎诺夫的艺术途径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李如辉,张光霁;“肾藏志、应惊恐”理论的发生学剖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张兆芹;;个体学习、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之辨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5 刘伟;吉尔福特关于创造性才能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6 王立新;高长春;;竞争优势来源研究的理论演进[J];商业研究;2006年12期

7 邹国庆;组织学习: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J];长白学刊;2003年04期

8 李兆群;论阅读教学“格式塔”及知觉意识[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郑亚莉;产业簇群成长的知识分析[J];财经科学;2002年06期

10 陈达;;恋母情结——以弗洛伊德的观点解读哈姆雷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郁培丽;薛晶媛;;企业学习类型和技术战略的关系[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杨永福;“规则”的分析与建构:制度的社会网络基础[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雯;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的组织学习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李灵;电子商务项目的协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傅书华;蓦然回首[D];河南大学;2004年

7 吴强军;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原献学;组织学习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樊建芳;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骏;第二语言习得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李松;探究学习对理科教育改革的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秋峰;刑事诉讼中的测谎技术和测谎证据[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刘清华;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企业战略联盟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刘伟;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的持续学习机制与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6 陈玉明;主客二分研究范式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公续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中国现代教育理念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许虹;荣格艺术思想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9 周平;学习型战略联盟与企业核心能力[D];湘潭大学;2003年

10 孟朝晖;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D];湘潭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众托;知识系统工程:知识管理的新学科[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2 牟小俐,江积海,代小春;知识管理的价值链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05期

3 钱兆华;科学、技术、经验——谈“李约瑟难题”[J];科学学研究;1999年03期

4 方凌云,邹珊刚;企业群体知识的创造与互动性研究[J];科研管理;2003年02期

5 耿新;知识创造的IDE-SECI模型——对野中郁次郎“自我超越”模型的一个扩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05期

6 欧居湖,张大均;创造活动酝酿期的心理加工机制初探[J];心理学探新;2003年01期

7 王浣尘;综合集成系统开发的系统方法思考[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2年01期

8 汪应洛,李勖;知识的转移特性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10期

9 左美云,许珂,陈禹;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框架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屠兴勇;杨百寅;;组织自然状态中的窘境及其出路——一种基于知识的分析框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年05期

2 赵文军;谢守美;;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动因探析[J];情报杂志;2011年07期

3 楼润平;薛声家;杨德锋;;信息系统培训成本与咨询成本决策优化[J];系统管理学报;2011年04期

4 杨翩翩;;国外知识转移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0年02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厚永;卞吉华;沈晓笑;;论“四位一体”的组织学习动力学机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彭赓;李敏强;寇纪淞;;信息技术与组织学习[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3 牛继舜;;试谈建立共同愿景的方法[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于海波;方俐洛;凌文辁;;组织学习及其作用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晓军;席酉民;;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组织运行模式研究[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陆昌勤;张鼎昆;;知识经济呼唤“学习型组织”[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7 王大刚;史艳菊;;技能传递过程中的主体意愿及其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晓华;;知识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健敏;马玉凤;;学习型组织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林萍;;组织动态能力的构成和作用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平 刘湘丽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组织学习与人力资源的技术属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从刚;知识管理应对新经济的企业革命[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3 陈雪频;彼得·圣吉:长寿公司的学习之道[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追问知识管理[N];计算机世界;2002年

5 Kevin;知识管理帮助企业雇佣员工头脑[N];上海金融报;2003年

6 宋亮 吴清漪;小谈教育知识管理[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吴贵明邋何燕珍 黄玉清 林永基;创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N];福建日报;2007年

8 鲍勇剑;差在“活件”上[N];中国经营报;2004年

9 解永;知识管理略谈[N];中国贸易报;2004年

10 刘运和;沟通“信息孤岛”创建ERP系统[N];中国建设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原献学;组织学习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姚德明;终身学习与组织学习和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徐建平;组织惯例的演化机制与效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云绍辉;学习型组织结构模型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龙飞;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6 尹波;组织文化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员巧云;组织支持与管理控制对组织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于志凌;面向持续改进任务的组织行动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波动;学习型公共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3 李芬芳;组织学习激励机制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王新强;政府部门的知识管理[D];天津大学;2005年

5 陈丽雪;隐性知识显性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于娱;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李中师;基于个体差异的复杂网络下隐性知识传播模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8 程奇;基于组织特征的组织学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年

9 寇鑫;组织沉默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10 虞益栋;组织学习及其二元性与多样化的匹配[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14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814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f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