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组织的隐性管理——心理契约的视角
[Abstract]:Psychological contract, as a psychological concept, has been well known in the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ut this concept is introduced into the field of public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or, in other words, This concept for the current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there is still need for further analysis.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C9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武欣,吴志明;基于心理契约的组织公民行为管理[J];管理现代化;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志明;武欣;;组织公民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J];商业研究;2006年07期
2 万蓬勃;;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王斯年;;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员工选拔与管理研究[J];经济师;2006年08期
4 刘芳;吴欢伟;刘卓;;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04期
5 王斯年;;组织支持、心理契约与企业员工激励研究[J];理论界;2006年10期
6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01期
7 金福,王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发展——智力资源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牛雁翎;人本视角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娜;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失衡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张星;基于投资收益的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周兆透;大学学术组织中的领导行为与教师公民行为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守常;基于UML在J2EE平台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2 李忠格;吉春药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费琳;从高校教师隐形流失谈高校人力资源整合[D];江苏大学;2005年
4 刘长未;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运作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陈艳;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改制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杨凌云;贵州联通以人力资源开发构建核心竞争力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7 刘令;信息化环境下物化企业文化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6年
8 王会咪;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系统[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9 周利斌;深化广播电视台人事制度改革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董鲁晓;绩效管理对知识型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敬;;组织承诺理论研究综述[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杜娟;李汉铃;米家宁;;一种基于组织竞争力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方法[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刘勇;王治国;;银行员工心理契约及其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闵锐;李磊;;员工工作压力对心理契约管理的影响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赵成根;;新公共管理改革:不断塑造新的平衡[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5 傅俊华;陈惠雄;;组织激励新论:幸福契约的概念、理论与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涂红伟;周星;;组织公民行为动机研究的整合:暗示理论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与员工签订心理契约[N];市场报;2003年
2 易名;与员工签订心理契约[N];发展导报;2003年
3 徐淑英;雇佣关系、心理契约[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4 张坤金 延平;让职业忠诚与企业忠诚并存[N];中国企业报;2003年
5 张小明;企业,,靠什么提高员工的“忠诚度”?[N];工人日报;2004年
6 黄小衡;重视员工心理契约的作用与管理[N];中国企业报;2004年
7 张小明;靠什么提升员工的“忠诚度”[N];医药经济报;2004年
8 林辰;授权的成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9 ;ISO地方政府指南标准即将出台[N];中国质量报;2005年
10 博士 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 龚振中;新公共管理与公车服务推广[N];中国财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韩小荣;管理公正论[D];苏州大学;2009年
3 祝木伟;组织伦理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冉鹏;组织行为中的心理契约对员工激励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2 陈瑜;组织变革中的员工心理契约构建[D];重庆大学;2005年
3 朱蕾;基于心理契约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张兴国;组织公民行为与心理契约、组织公平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曹伟伟;心理契约的话语意义[D];山西大学;2006年
6 刘睿;知识密集型组织员工满意度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7 吴英力;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8 高焕清;我国公共部门管理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洋;政府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张淑丽;以标杆管理提升公共服务绩效[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19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319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