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限制期条件下最关键路的求取算法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problem of solving the most critical path (MCP) of the planned network with the length of the edge (active time) as the interval numb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given limit period. This problem is essentially a special proportional path problem, and its solution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variable weight iteration with the longest path.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6
【分类号】:C93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建平;新产品开发决策的定量分析研究[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2 许荣华,李平;李品种经济性状模糊综合评判[J];安徽农业科学;1997年01期
3 刘英贤;试用模糊概念评价图书质量[J];北方论丛;1994年03期
4 于鑫,郭希维;基于综合评判的导弹故障诊断专家系统[J];兵工自动化;2004年01期
5 高玉奎,谢超,王幸之;带有模糊控制器的锁相环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J];兵工学报;1998年01期
6 易继锴,陈恰欣,王琳;模糊控制在液态CO_2恒温控制过程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7 刘建慧,马修地;教师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8 曾文艺;fuzzy数的fuzzy度量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9 张峰;胡艳连;;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赵大庆,范锦鹏,吴敏生,陈以方;模仿人体的智能传感器设想[J];传感器技术;200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胡孟春;;城市多自然河道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以镇江古运河为例[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2 于文爽;李晓奇;;基于层次分析的企业人才资源评判[A];第六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费重程;王钦若;曹国勇;;模糊控制在大型冷库中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肖光灿;;Fuzzy综合评判及其应用[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2(9)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9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才;梁凤国;王殿武;李松;;基于模糊模式识别法的水库来水量预测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戈志华;基于非线性理论的汽轮机轴系振动故障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2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3 郭劲松;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水质评价与水质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王煦逸;商业银行客户资信评价模糊综合判别模型及其敏感性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5 王小林;农业项目投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李宗坤;土石坝结构性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高双林;木工宽带砂光机人机界面优化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8 李会民;冲突分析与合作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王守琰;金属材料自然环境腐蚀的图像识别[D];天津大学;2003年
10 彭司华;计算智能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方芳;不确定推理规则确定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钟征斌;通信信号调制方式自动识别与数字解调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3 吴伟强;面向制造业企业的质量改进与顾客互动机制[D];浙江大学;2001年
4 陈颖;用DEA方法评价中国有财产保险业务的公司[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5 曾华岚;影响海上交通安全的人为因素分析与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6 杨昕光;神经优化网络在原油运力合理配置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7 刘枚娇;Fuzzy线性规划最优解的新探及扩展[D];汕头大学;2002年
8 齐卫红;有杆泵抽油系统可靠性数字仿真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9 姜斌;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国云;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及其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勇;范明;姚胜;;引入三参数区间数的多属性项目决策方法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黄德镛,胡运权,戴晓江;基于逆序概率的随机模拟决策方法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3 杨岳富;;党政机关“文山”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秘书之友;1988年12期
4 易平涛;郭亚军;张丹宁;;意见分歧特征下多评价结论协商组合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2期
5 路应金,江黎黎,唐小我;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金毅,达庆利,徐南荣;含模糊提前期的生产进度计划方法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1995年01期
7 刘思峰;方志耕;谢乃明;;基于核和灰度的区间灰数运算法则[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0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宏宇;朱建军;丁叶;;残缺互补判断矩阵的可能值推断、排序方法及应用[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金培;基于集成算子的多属性决策与时间序列预测方法[D];天津大学;2012年
2 王育红;灰色预测模型与灰色证据组合模型研究及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姜广田;解决随机多属性决策问题的若干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4 董婷婷;基于辩论的合同谈判支持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邹正兴;区间合作对策的拓展及其解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2 储萍;多属性决策若干方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3 余德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系统选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许琦;基于前景理论的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霞;灰色决策理论若干问题探讨[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1年
6 张晓;基于优势度分析的随机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谢海斌;模糊数的逼近及其在多属性决策方法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11年
8 刘畅;基于个体与协同信息的多指标决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9 卜俊芳;直觉语言随机多准则决策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53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453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