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观念如何塑造有形的组织对组织社会学新制度学派的一个回顾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凤桥;;中国大陆私立大学组织特征的环境因素分析[J];民办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税兵;;非营利法人解释[J];法学研究;2007年05期
3 黎秀蓉;;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以西安市唐园小区为例[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6年01期
4 陈学军;;困境与出路:当代教师的道德使命[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5 徐磊;关于技术创新组织模式问题的综合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4期
6 薛文熹;;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当代中国社会系统的解构及重构[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7 王彦斌;赵亦芳;;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指导审视[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7期
8 张东娇;高考取向下教师角色正当性的审视[J];教育学报;2005年02期
9 石晓烽,孙龙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效应与对策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10期
10 张万朋,王千红;对我国高等学校合并的产权经济学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安奎;;寻求合法性:高校趋同的动力机制——再论高校恰当定位为何这么难[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2 林钟高;徐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价值分析与国家利益的调整——基于国际制度合作论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林钟高;徐虹;;基于科层理论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构建[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崔向阳;;转轨经济中构建劳资合作制度的博弈分析[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5 宋胜洲;;基于知识的演化经济学——对基于理性的主流经济学的挑战[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6 庄尚文;;分工网络、信任机制与流通发展——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7 陆明远;;政府规制与中国民间组织发展[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杨建华;;从马克思到卢曼:社会分化与整合研究及启示[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郭蓉;;实践理性语境下的经济理性分析[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兆曙;;涂尔干的遗产和遗憾[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安娥;创业投资家素质培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杨薇;转型经济下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刘铁军;我国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形成机制及其金融风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郝晓宁;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与制度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石慧;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机制的评判[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6 屠光宇;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陈丹镝;基于一个三维视角的医院治理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9 欧翔英;西方当代女权主义乌托邦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唐斌;禁毒非营利组织及其运作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发明;基于多Agent的项目群协调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王璐;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李凤美;财务治理权配置与资本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刘斌;中国金融制度竞争力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杨兴龙;新中国会计模式的选择与变迁[D];重庆工学院;2007年
6 刘鹏;网络交往及其伦理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耀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社会学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余丹妮;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制度改进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权彤;文化传统视阈下的中日老龄化社会[D];山西大学;2007年
10 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殷才;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新制度学派”[J];世界经济;1980年09期
2 张小济;罗伯特·L·海尔布罗纳[J];世界经济;1983年08期
3 刘仁毅;论制度经济学思想方法及其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1983年05期
4 梁小民;;经济学的开放[J];读书;1985年01期
5 范家骧;高天虹;;西方经济学讲座(连载)——导论[J];经济纵横;1985年00期
6 陈招顺;治标不治本的“结构改革”构想——评加尔布雷思的“二元体系”理论及其政策主张[J];社会科学;1986年08期
7 О·И·利特维年科 ,李可;评替代利润的刺激动机理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8 范家骧;高天虹;;导论[J];经济纵横;1986年01期
9 梁小民;;激进经济学思潮及其对资本主义的批评[J];前线;1987年06期
10 田评;;当代西方经济学介评(三)新制度学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87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东京 赵建军;改造“二元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2 周燕军;制度伦理与制度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1年
3 曾湘泉;电视企业要突出和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N];中华新闻报;2002年
4 沈志华(学者);历史是上帝手中的骰子[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吴春梅;三农问题在争议中寻求解决之道[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涂洪武;论企业理论——边界与一体化[D];福州大学;2003年
2 余长火;制度创新与第三条道路[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本文编号:2557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557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