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基于知识发酵理论的组织知识共享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9 08:3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共享是组织提升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领域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知识共享的生物学依据出发,从仿生学和生物进化角度重新审视知识共享问题,运用知识发酵理论,剖析知识共享的内在机理,提出了知识共享发酵模型,并具体分析了知识共享发酵过程的核心要素和“发酵”原理。最后,提出了知识共享发酵的主要类型,剖析了各个类型的主要特征,并就如何提高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效果提出了相应建议。
【图文】:

信息图,效果图,生物群体,信息共享机制


变化的信息,从而获得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性。当个体在集体中使用由其他个体监测得到的信息,信息则在集体中被分享。关于个体之间信息共享的成因和效果,参见图1。图1 生物群体中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左图可以看出:个体间的信息的共享能保证个体既得到更多关于它们环境的信息,又为它支付更少的成本(以时间花费来度量);当集体中的个体数目增加时,个体得到的信息增多,对环境的适应性也相应增加。这个模型印证了这样一个观点:在集体的信息共享中,每一个体比它在孤立状态中拥有更多信息,因而信息共享更有优势。右图是关于信息共享的“成本—收益”分析。成本以“个体为达到一定程度的适应性所必须付出的时间”来表示,而收益就是每个个体所得到的平均适应性。从右图可以看出,当个体用极少的成本就可以得到充足的信息(过剩资源)

模型,母体,知识需要,生物属性


基于知识生物属性的探讨,我们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来重新阐述和理解知识增长过程,这就是组织学习的知识发酵理论,如图2所示,其要点是:(1)组织知识发展总是起自一种“初始知识”,或者叫做知识菌株。(2)知识的发展依赖一个具有给定素质的“知识母体”,知识母体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一是主动性(有反应)的知识,即参与知识创新研究———知识发酵过程中的人。他们能够通过相互沟通,不断主动地补充初始知识“养分”;二是被动态的知识,包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文件、资料、音像等知识和信息,这种知识需要人的选择和运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屠兴勇;杨百寅;;组织自然状态中的窘境及其出路——一种基于知识的分析框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年05期

2 屈维意;周海炜;姜骞;;组织间关系维度分析及其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08期

3 李勇强;张卫莉;;知识管理视阈下的管理工作创新[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宪印;陈万明;;基于进化博弈论的组织知识共享分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静琳;李桂君;;项目间知识共享:量表与模型[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彬;朱祖平;;面向并行工程的知识管理应用研究初探[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周晓华;;知识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许彦;陈禹;;社会性网络软件下的个人知识管理:问题、方法和案例[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蔡翔;李翠;冯美珊;;知识型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的若干命题[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靖华;庞学卿;;新服务开发过程中组织文化与知识转移研究:匹配模型[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乃康;企业内的知识共享[N];南方日报;2004年

2 记者 胡亚莉;研发企业管理的两个核心[N];组织人事报;2005年

3 冯丹龙;企业应如何构建知识共享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5年

4 王岫;浅谈当前管理创新的特点[N];青岛日报;2005年

5 潘迪穆(Mukul Pandya);收购为什么不总有回报[N];经济观察报;2006年

6 左美云、许珂、陈禹;构建EKM 框架三步走[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姜善坤(作者单位: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学习型组织——企业人才开发的引擎[N];组织人事报;2005年

8 董奎 秀义;构建情境化知识管理体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9 ;知识管理中的“推”与“拉”[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10 实习生 王冬梅;企业是否真的需要CKO[N];组织人事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田雯;通过激活社会资本在虚拟社区中实现知识共享[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刘臣;组织内部知识网络的结构及知识共享博弈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李晨松;基于知识中介的管理咨询公司知识经营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石艳霞;SNS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刘建设;组织知识共享行为及其激励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龙飞;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7 张琳;中小企业组织学习力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赵玲;虚拟社区成员参与行为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玉洁;跨学科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军;基于实践社群平台的组织知识共享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范颖;咨询企业知识共享机制建立与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刘晓菁;科研人员个体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组织绩效影响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陈莹;咨询企业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6 王兆玲;知识共享对管理咨询公司声誉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7 陈磊;供应链知识管理模型及知识共享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高杨;基于社会网络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促进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田慧敏;研发团队知识增长的网络建模与模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张艳;知识管理在知识型组织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63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563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d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