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多微网的能量管理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2 08:17
  传统的分布式系统结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发生巨大变化,分布式能源的引进,以及先进的计量、通讯和控制技术在分布式能源的应用,将传统的发电系统变成多个微网互联的结构。多微网系统具有快速性和可控性的优点。并且随着智能电网的广泛发展,电能产生和消耗在分布式系统中的优化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所提出多微网的优化协调控制策略能够实现能量的有效管理,达到最佳的经济性。本章主要对微电网中可能出现的模块进行数学建模,并且分析各个模型的特点以及和经济性的相关度,并且根据各种微源不同的特性,对微源建立了有效的经济模型,最后提出负荷-发电(LG)的概率模型。其次根据总成本消耗最小的控制目标,给出能量管理的总体目标函数,引入一个新型能量管理参数(EMSI),并给出微电网中各个组成单元的能量管理控制目标,通过禁忌搜索法使EMSI达到最小,得到全局最优解,达到最佳的经济性。针对多微网能量管理的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集散混合式的多微网的控制结构,并且给出了用多代理系统(MAS)实现集散混合式多微网结构的主要代理设计框图,该系统能够使多个微网在互联运行时保持功率平衡。通过仿真,验证了在多微网系统中协调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最... 

【文章来源】: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多微网的能量管理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含多微网的配电网结构

模型图,微网,模型


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多微网分层控制策略能够使不同微电网之间实现有功功率互支持,在Digsilent/PowerFactory仿真软件上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模型截取了系统中的两个微电网如图4.7所示。该系统包含风机、光伏和储能等微电源,其中,微网1(MG1)母线电压为380V,直流母线电压为0.8kV,微电网风机(DG1)采用恒功率控制,额定功率为15kW;储能(DG2)采用下垂控制。微网2(MG2)风机(DG3)额定功率为25kW,下垂特性为 U 0.8 + 3.2 ( P 0.025);储能(DG4)额定功率为20kW,下垂特性为U 0.8 + 4.0 ( P 0.020),MG2负荷为恒功率负荷(800V),其中ac RMSV 为交流电压有效值。仿真实验仅对两种典型的功率平衡关系进行仿真验证,即MG1向MG2提供功率支持和MG2向MG1提供功率支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全景理论的多微网聚合优化运行[J]. 徐意婷,艾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5(16)
[2]基于预测控制的并联式多微网协调控制策略[J]. 郭晓斌,李鹏,许爱东,雷金勇,喻磊,杨苹,周少雄.  南方电网技术. 2015(04)
[3]含风光储的多微网接入配网的联合调度策略[J]. 龚正宇,刘继春,武云霞,安向阳,赵岩.  可再生能源. 2014(11)
[4]基于MCS-PSO算法的邻近海岛多微网动态调度[J]. 周永智,吴浩,李怡宁,辛焕海,宋永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09)
[5]基于多代理系统的多微网能量协调控制[J]. 丁明,马凯,毕锐.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3(24)
[6]微网多目标经济调度优化[J]. 陈洁,杨秀,朱兰,张美霞,李振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19)
[7]包含蓄电池储能的微网实时能量优化调度[J]. 石庆均,江全元.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3(05)
[8]串联和并联结构的多微网系统分层协调控制策略[J]. 周念成,金明,王强钢,苏适,严玉廷.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12)
[9]基于互动调度的微网与配电网协调运行模式研究[J]. 艾欣,许佳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3(01)
[10]考虑馈线容量约束的多微网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J]. 葛少云,王浩鸣,刘洪.  天津大学学报. 2011(11)

博士论文
[1]微网能量优化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 徐立中.浙江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串联和并联结构的多微网系统分层主从协调控制方法研究[D]. 金明.重庆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21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3621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7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