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族群相关概念及理论维度综述

发布时间:2017-11-04 14:23

  本文关键词:族群相关概念及理论维度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族群 族群意识 族群认同


【摘要】:族群研究自20世纪中叶以来从国外至国内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而在国内二十多年来族群研究的语境已逐渐本土化,形成了基础性的理论系统且正向各领域拓展其理论视野。通过梳理族群、族群意识、族群身份和族群认同概念的由来、涵义和引起争论的各处意指内容,力图详细探讨涉及各个概念相关领域的理论看法,尝试性地提出自己的分析视角和阐释论点。其中,关注族群身份和族群认同研究当中来自不同派系学者的研究观点,以族群建构的各要素间的差异和联系分析为基础,归纳出族群认同存在多元模式的可能,为促进族群理论研究的多线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在族群问题研究中,包含着非常复杂的各种概念运用,而其中许多概念自“族群”这个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起来的词,至今半个多世纪该词仍在学术界处于争相讨论之中,学者们根据所处的国家、区域、种族、社会背景和时代等差异角度,不断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族群问题研究所必须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敏;教门岗人的族群认同[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李继利;;族群认同及其研究现状[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3 张剑峰;;族群认同探析[J];学术探索;2007年01期

4 高源;;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5 艾丽曼;;文化变迁下族群认同的多重表述——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6 王锋;;论语言在族群认同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耿西静;;试论广西客家人的族群认同——以防城港市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0年19期

8 罗吉华;;族群认同是如何建构的——读张慧真的《教育与族群认同》[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9 周如南;;白马人族属研究述评兼及族群认同理论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10 黄少华;;网络空间中的族群认同:一个分析架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新;柴可;;族群认同的人类学研究——理论与经验的双重视野[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2 邢莉;;成吉思汗祭祀仪式的传承与族群认同——以2000年10月龙年大祭为个案[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3 刘大可;;族群认同与族群符号——赣闽粤台客家族群的田野调查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蓝达居;;畲族认同初论[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5 唐戈;;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6 李伟梁;;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海瑛;;论盘瓠神话与畲族族群认同的中间环节[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8 张慧真;;教育与民族认同:贵州石门坎花苗族群认同的建构[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9 熊迅;;作为展演的认同:边缘场域与族群表征[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10 海路;徐杰舜;罗彩娟;;族群理论研究文献回顾[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铱涵;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问题的中外之争[N];中国民族报;2014年

2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广西融水苗族民族认同的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少华;网络空间的族群认同[D];兰州大学;2009年

2 邱兴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族群认同与宗教认同[D];上海大学;2009年

3 赵红梅;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丽剑;“民家情”: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未;贵州少数民族的生存发展与族群认同[D];贵州大学;2009年

2 卢飞斌;菲律宾华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孟永强;论多族群村落中的族群认同与交往[D];兰州大学;2012年

4 邵江泳;族群语言与族群认同的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5 向琼;族群互动与族群认同:一个多民族社区的民族志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6年

6 王晓玲;论族群认同和族际交往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卡马力提·库尔曼汗;新疆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同性恋族群认同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8 应超;当代城市少数族群的族群认同与族群关系[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9 李霞;锡都个旧:资源开发与族群认同[D];中山大学;2010年

10 肖丽丹;半山客族群认同的维系与变动[D];中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39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139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2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