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人员应急疏散引导研究
本文关键词:公共场所人员应急疏散引导研究 出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应急疏散 多主体系统 元胞自动机(CA) 疏散引导 仿真
【摘要】:在公共场所应急疏散的过程中,应急疏散人员往往需要更多地依靠自身经验,而非传统的完全理性决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引导者的多主体系统人员应急疏散交互模型,对模型中的Agent进行分类,建立单独Agent、结伴Agent和引导者Agent三类群体Agent,对疏散人员在引导者的指挥和控制作用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应急管理中设置引导者,可以在疏散初始阶段引领疏散人员快速明确疏散目标,减少迂回现象;疏散过程中合理疏导人群利用疏散出口,避免某一出口过度拥堵;引导者在疏散过程中进行密度控制,可以使整个疏散过程更合理有序,整体提高疏散效率。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emergency evacuation in public places, emergency evacuees often need to rely more on their own experience, rather than traditional completely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A multi-agent system personnel emergency evacuation interaction model with a guide is proposed. The Agent in the model is classified and a separate Agent is established. Combined with Agent and guide Agent three groups of agents were simulated under the guidance and control of the guid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guide is set in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evacuation, we can lead the evacuees to identify evacuation targets quickly and reduce roundabout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evacuation, the crowd should be reasonably dredged to make use of the evacuation exit to avoid a certain exit being overcrowded. The guide carries out density control in the evacuation process, which can make the whole evacuation process more reasonable and orderly, and improve the evacuation efficiency as a whole.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540005)
【分类号】:D63
【正文快照】: 0引言伴随经济与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地下交通枢纽、会议大厅等公共场所内涉及大量人员的活动,一旦出现突发性情况,极易产生重大的人员伤亡。目前,很多应急疏散管理机构都期待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和战略规划[1]。研究结果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鹏;童星;;中国基层政府应急疏散行为模式:基于多案例比较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2 郑增仪;;做好应急疏散演练 呵护学生宝贵生命[J];基础教育参考;2014年13期
3 姜卉;孙庆峰;;应急疏散群体行为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科技资讯;2013年32期
4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J];中国应急管理;2014年03期
5 李向欣;;流动危险源泄漏事故应急疏散决策优化[J];武警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6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意见的通知[J];山东政报;2010年06期
7 霍水清;娱乐场所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J];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加强全省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意见的通知[J];济南政报;2012年10期
9 卢兆明;林鹏;黄河潮;;基于GIS的都市应急疏散系统[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年02期
10 操基连;;医院病房楼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的制作与演练[J];武警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山;田大新;王云鹏;罗浩;夏海英;;基于车联网的交通应急疏散优化方法[A];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与安全[C];2013年
2 李慧洋;徐敏;孙向红;张侃;;北京城镇居民应急疏散行为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任常兴;张欣;张网;王婕;丁建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应急疏散能力评估指数法研究[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敏;李慧洋;孙向红;傅小兰;;应急疏散中不同人群的行为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艳华;卢文龙;李平;;车站事故应急疏散模拟研究[A];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轨道交通[C];2013年
6 左军;刘凤荣;黄欢欢;王月蓉;;人防城市人口应急疏散路径选择模型研究[A];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姚沁;;论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要点[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陈苏诞;张晓峰;王蕾;;浅析太原市地震应急疏散与避难场所的安全性[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刘敏;卢兆明;袁国杰;;基于GIS系统的灾时大范围应急疏散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10 张崭;;层次分析法在公共场所应急疏散能力分析上的应用[A];2013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秋亮;解放路小学举行防灾应急疏散演习[N];商丘日报;2008年
2 记者 王彬;幼儿园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N];济南日报;2012年
3 川检;四川局局长王吉顺部署绵阳局应急疏散工作[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4 九三学社社员 江苏省淮安市人大代表 朱菊芳;新生军训鸣锣在即[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记者 吴媛媛;我市第三家应急疏散基地挂牌[N];蚌埠日报;2011年
6 李晓平;警报拉响,居民8分钟安全进入隐蔽场所[N];厦门日报;2007年
7 记者 林超 通讯员 张美妮;我市举行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暨应急疏散演练[N];威海日报;2013年
8 上城报道组 刘婷婷 记者 孟杨斌;上城首次出台《防汛应急手册》[N];杭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周荣顺 通讯员 张志毅;切实加强地震科研成果的应用[N];淄博日报;2008年
10 YMG记者 李京兰 通讯员 刘翼 乔攀;芝罘区中小学从今年起 每年至少举行两次应急演练[N];烟台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杜磊;大规模开放空间应急疏散计算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孙庆峰;突发水灾应急疏散可靠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吴正言;应急疏散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代伟;群集应急疏散影响因素及时间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周蕾;基于动态信息的应急疏散与车辆调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俊飞;基于GIS的化工园区应急疏散辅助决策系统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若成;高铁站突发事件下负重人群安全疏散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海鹏;城市重大突发事件下应急疏散交通流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魏焕;基于室内定位的消防应急疏散指挥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韩婷婷;基于火灾条件下人员特殊应急疏散行为的疏散过程规律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6 胡兵;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疏散系统研究与设计[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7 脱俗;应急疏散条件下的逆向车道设置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8 曹黎明;大型铁路客运站客流应急疏散能力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5年
9 吴建波;应急疏散交通网络集约化设计原理与方法[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周耀;城市中心区地震应急疏散体系评价与重点控制策略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18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418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