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传统与治理转型
本文关键词: 家国传统 治理转型 国家治理现代化 礼法之治 法治 出处:《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可以用家国传统(即家国二元一体结构)来概括,其成因包括战争和祭祀两方面。其后虽历经三代之封建宗法、帝制之礼法结合的数千年历史演变,但是这种血缘关系与政治权力相融合的家国一体的治理模式与结构保持不变,成为华夏文明的内在基因和传统国家治理的路径依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即意味着从家国传统向现代治理模式的转型,从家国二元一体模式转变为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三元主体模式,继而从传统的礼法之治迈向现代法治。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mode of state governance in China can be summed up by the tradition of family and state (namely, the dual structure of family and state), and its causes include war and sacrifice. After that, though it has undergone three generations of feudal patriarchal clan and monarchical etiquette and law, it has evolv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owever, this kind of family and country governance model and structure, 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blood relationship and political power, remains unchanged and has become the inherent gen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path dependence of traditional state governance, thus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capacity and governance system. That is to say, it mean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family country tradition to the modern governance mode, from the family country dual integration model to the country, society and citizen's ternary subject mode, and then from the traditional rule of etiquette to the modern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6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毅;;“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兼论“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J];社会学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毅;;家国传统与治理转型[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年01期
2 谢立中;;《社会学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6年06期
3 王建民;;自我主义与社会秩序——关于“差序格局”的再思考[J];社会学评论;2016年06期
4 宋旭民;;开平泮村民间信仰初探[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5 黄炬;;公共文明建设略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7期
6 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二重性[J];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7 何丽野;;“家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中的嬗变与展望[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2013年00期
8 李晓方;;传记书写与皇权攀附:清代瑞金县志对谢长震的形象建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9 沈毅;;从“权威性格”到“个人权威”——对本土组织领导及“差序格局”之“关系”形态的再探讨[J];开放时代;2014年05期
10 刘忠魏;;“己”的二重性:社会结构与主体关系[J];学术月刊;2014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邢铁;;从家产继承方式说我国古代的所有制形式——以唐宋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03期
2 沈毅;;“差序格局”的不同阐释与再定位——“义”“利”混合之“人情”实践[J];开放时代;2007年04期
3 孙立平;科举制:一种精英再生产的机制[J];战略与管理;1996年05期
4 邢铁;我国古代的诸子平均析产问题[J];中国史研究;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靖;;“家国同构”与“家国异构”——中西传统家国关系对法的影响的比较[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1期
2 ;“家国 传情 团圆”——两岸学生微电影创意大赛征集启事[J];两岸关系;2013年10期
3 孙仁宏;简论中国古代家国关系与科举文化[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4 ;“家国·传情·团圆”——两岸学生微电影创意大赛征集启事[J];两岸关系;2013年12期
5 陈晓莉;;中国梦的家国情怀[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年07期
6 ;“家国·传情·团圆”——两岸学生微电影创意大赛征集启事[J];两岸关系;2013年09期
7 ;“家国 传情 团圆”—— 两岸学生微电影创意大赛征集启事[J];两岸关系;2013年11期
8 张东华;;谈南下精神中蕴含的家国情怀[J];山东档案;2012年02期
9 ;管理信息及专家学者见解5则[J];政工研究动态;2001年05期
10 叶小文;;家国情怀[J];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魏萍;;声色歌影里的家国想象与性别政治——电影媒介里“天涯歌女”的影像与声音再现[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C];2009年
2 周术槐;;辛亥时期孙中山的家国观及其社会影响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3 高钟;;“家国一体”的文化意识和中国士人的社会责任实践与慈善事业[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文秀;多一些“家国情怀”[N];人民日报;2012年
2 记者 吴黎明;“农庄外交”的家国情怀[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3 李锐;心有家国 才能自信[N];经济日报;2014年
4 全国政协常委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 湖南省湘学研究院学术顾问 杨胜群;弘扬湘学传统的家国情怀[N];光明日报;2014年
5 彭敬信 本报特约评论员;又逢国庆说家国[N];中国国门时报;2014年
6 ;不论身在何时,,家国情感依旧[N];烟台日报;2014年
7 京平;以家国情怀谱写奉献华章[N];北京日报;2014年
8 张毅;“遗歌”余韵 辗转家国[N];经济日报;2014年
9 黄夏;大地尽头,家国存焉[N];经济观察报;2014年
10 侯红武;感情薄 家国弱[N];山西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伟杰;分离与重构:近代中国家国关系的多重变奏[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超;家国关系变动下的返乡农户与城乡摆动[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徐耀明;从《霍元甲》看香港武侠片的“家国意识”[D];暨南大学;2006年
4 刘璐;多民族文化视野下的家国观念[D];云南大学;2015年
5 陈俊;为什么房子是中国人家国梦的物质符号?[D];海南大学;2013年
6 李晓;赵冬苓“家国主旋律”类型电视剧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丹;身份认证中的家国想象[D];重庆大学;2013年
8 黄泽盛;论杜兆植的交响诗《风雪·万里·家国》[D];厦门大学;2007年
9 陈灿;春节联欢晚会:“在家感”的营造[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郝玉莲;论交响诗《风雪 万里 家国》的音乐创作[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26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52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