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中国社会组织黑名单制度研究:价值分析、现实困境与建构路径

发布时间:2018-04-02 14:14

  本文选题:社会组织 切入点:失信惩罚 出处:《情报杂志》2017年01期


【摘要】:[目的/意义]黑名单制度是政会脱钩后我国政府部门加强社会组织事中事后监管的新型工具。目前我国学界尚无专门针对社会组织黑名单制度的研究,试图弥补该研究的不足。同时给今后我国社会组织黑名单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借鉴与启示。[方法/过程]基于我国社会组织黑名单制度的价值分析,检视了当前我国社会组织黑名单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四大困境,包括实施非规范化困境、制度异化困境、管制范围受限困境以及管理碎片化困境。[结果/结论]我国未来社会组织黑名单制度的建构可以通过法治环境的完善、统一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政府部门的组织建设、失信惩戒共治体系的构建和制度本身奖惩机制这五个路径得以实现。
[Abstract]:Objective / significance: the blacklist system is a new tool for the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 after it is decoupled.At present, there is no research on blacklist system of social org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rying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is research.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blacklist system of social organization in China.[method / process] based on the value analysis of the blacklist system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our major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lacklist system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including the difficulties of implementing non-standardization and dissimilation of the system.The 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regulation and the dilemmas of management fragmentation.[results /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lacklist system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in the future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gal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 unified credit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and the mechanism of reward and punishment are realized.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竞争性治理逻辑下社会组织品牌化的本土建构与效能机制研究”(编号:2014BGL210)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非营利组织声誉危机、重塑与测评:基于中国社会转型情境的实证研究”(编号:12YJC630291)
【分类号】:D63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田凯;;发展与控制之间:中国政府部门管理社会组织的策略变革[J];河北学刊;2016年02期

2 黄晓春;;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3 魏建国;鲜于丹;;建立失信惩戒机制的博弈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莺莺;;从“双向嵌入”到“双向赋权”:以N市社区社会组织为例——兼论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J];浙江学刊;2017年01期

2 孙畅;明慧;;社区社会组织的自主性研究——以贵阳市310家社区社会组织为例[J];山西青年;2017年01期

3 赵学义;葛春先;;省级政府社会治理有效性对策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4 赵学义;;大学内部社会组织行为机制与政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年12期

5 张明吉;侯志远;钱熠;郭敏璐;王泳仪;王伟;严非;;中国全球健康相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策略浅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年11期

6 史云桐;;“政府造社会”:社区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生产”实践[J];社会发展研究;2016年04期

7 周晶;韩央迪;郝华卿;;社会组织何以介入社区福利治理?——社区福利的治理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8 方琦;范斌;;多元关系与运作逻辑:社会组织扶持政策设计基点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6年06期

9 王家合;赵琰霖;;政府购买服务研究回顾与展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10 何艳玲;钱蕾;;“模糊的确定性”:政府购买内容的选择机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紧跟;;治理社会还是社会治理?——珠江三角洲地方政府发展社会组织的内在逻辑[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2 周黎安;;行政发包制[J];社会;2014年06期

3 黄晓春;嵇欣;;非协同治理与策略性应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社会学研究;2014年06期

4 周俊;;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多元化的制度成因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4年05期

5 王向民;;中国社会组织的项目制治理[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05期

6 曹正汉;薛斌锋;周杰浙;;中国地方分权的政治约束——基于地铁项目审批制度的论证[J];社会学研究;2014年03期

7 秦洪源;付建军;;法团主义视角下地方政府培育社会组织的逻辑、过程和影响——以成都市W街道社会组织培育实践为例[J];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06期

8 李培林;;我国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和未来[J];社会;2013年03期

9 王诗宗;宋程成;;独立抑或自主:中国社会组织特征问题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10 王逸帅;;合作治理:危机事件中政府与社会组织新型关系的构建——以汶川地震危机应对实践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娜;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刻不容缓[J];理论前沿;2002年08期

2 黄贵芳;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J];发展论坛;2003年09期

3 刘毅,赖玉萍;对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构想[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3年03期

4 许跃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J];文明与宣传;2003年07期

5 祝福恩,钱海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继古借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02期

6 杨丽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J];理论界;2004年03期

7 赵玉玲,李祥印;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杜静平;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4年03期

9 刘荣杰;信仰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作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12期

10 于天英;浅论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勇;;浅谈如何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A];诚信·维权论坛文集[C];2004年

2 张绍炎;;关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几个基本问题[A];诚信·维权论坛文集[C];2004年

3 丁元元;;对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几点思考及看法[A];诚信·维权论坛文集[C];2004年

4 朱华清;;加强信用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奋;徐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克义;;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社会公正秩序[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7 胡建阳;;辽宁省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8 ;致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打造诚信和谐湖南——湖南省信用建设促进会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献礼[A];湖南省社会科学学会2008年度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洪玫;;我国人才信用环境建设问题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10 ;依法加大规范市场主体力度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依法维权[A];诚信·维权论坛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务院研究室“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基本框架研究”课题组;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记者 宋时飞;辽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作者系省科顾委财政金融组专家 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副行长 董桂芝;关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施琛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非一日之功”[N];江苏法制报;2006年

5 记者  薛玉东 常炳章;我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N];商丘日报;2006年

6 记者 解丽娜;政府推动 市场运作 社会参与 全面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N];青海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莎莎;广西提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规划和要求[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8 记者 黄滢 实习生 张唤;我市发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100问[N];南宁日报;2009年

9 记者 温跃 朱锋;山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N];金融时报;2009年

10 全国政协副主席 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 张榕明;进一步认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紧迫性[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小平;美国社会信用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湘梅;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常志宇;关于建议增设投资诈骗罪的探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3 冯海平;张家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杨曦茜;柳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赵璇;聊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6 曲婧;基于政府管理视角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7 颜洋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8 李乖琼;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9 伍秋琬;我国典型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10 刘袁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00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700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d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