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路径研究
本文选题:城乡一体化 + 整合 ; 参考:《农业技术经济》2016年07期
【摘要】: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导致了"碎片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成为制度"破冰"与"衔接"的一种媒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并轨应遵循怎样的发展路径呢?本文以1998—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GMM模型对中国社会保障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制度整体呈现出"被动式"的发展路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推动着中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从政府的视角来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是政府偏好主导下的社会风险驱动路径,政府的城市偏好政策对于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具有负向的抑制效应。为了促使健康、有序和配套跟进的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的形成,公共财政政策的中小城镇偏好主导下的配套组合跟进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模式来保障和优化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路径。
[Abstract]:The dual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led to a "fragment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the flow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has become a medium for "breaking the ice" and "linking up" the system. What kind of development path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China from 1998 to 2014, this paper uses GMM model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ocial security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as a whole presents a "passive" development path, and the flow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s promotes the process of social security integr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a path driven by social risk driven by government preference. The government's urban preference policy has a negative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ocial securi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healthy, orderly and complementary path for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cur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refere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nd towns of public finance policy, the supporting combination follows the new urbanization strategy development model to ensure and optimiz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ath of urban and rural social securit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编号:15FGL014)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5SJB141)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5SHB001)
【分类号】:D6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家强;杨英强;;统筹四川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对策谈[J];四川省情;2006年03期
2 李景韬;;政府在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发展;2007年02期
3 刘凤琴;;坚持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发展[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7年Z1期
4 王文涛;肖国安;;建立公平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证分析[J];晋阳学刊;2007年04期
5 胡成;;探索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座谈会综述[J];中国经贸导刊;2007年20期
6 谢洋;;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框架的制度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7 赵楠;;如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社会保障[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2期
8 马斌;汤晓茹;;关于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理论综述[J];人口与经济;2008年03期
9 吴世香;;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8期
10 陈波;滕琦;梁平;;城乡社会保障的可行性分析与对策探讨——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孙涛;;应对金融危机应进一步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陈志龙;;试析我国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的政策选择——基于政府公共政策价值理念的分析[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3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社会保障问题[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2年第3期(总第91期)[C];2012年
4 ;编写说明[A];民生建设与公共事业发展研究——基于公共事业发展的保障和改善民生途径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高度重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N];云南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张春源;大理市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N];大理日报(汉);2012年
3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庄汉;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亟需拓展深化[N];湖北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张昕宇 通讯员 曾宪坤 刘捷;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N];新疆日报(汉);2012年
5 市委党校副教授 韩琳;加快统筹城乡社会保障[N];大连日报;2013年
6 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杨益民;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建设幸福福州[N];福建日报;2013年
7 记者 靳艳芳 实习生 刘玲玲;省政协就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我市调研[N];吕梁日报;2013年
8 记者 刘兴元;金昌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N];甘肃日报;2013年
9 特约记者 彭司进 通讯员 彭燕飞 龚俊人;保靖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N];团结报;2014年
10 记者 赵静;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N];青海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建华;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胡仲明;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实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萍;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江熙春;关于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若干问题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李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模式比较与制度构建[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4 袁尔;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对策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2年
5 唐聃;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问题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3年
6 陈丽莎;产业经济学视角下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7 孙蕾蕾;山东省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推进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裴坦;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9 魏玮;苏州市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刘娜;安徽省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83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08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