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治理对行政协商机制的“排斥效应”
本文选题:基层治理 + 行政协商 ; 参考:《公共管理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作为协商民主的一种次形态,行政协商机制是兼具中央推动与基层适应的政策,但依然受到了基层行政组织的排斥。理解这种"排斥效应"的关键是对城市内各级政府(行政组织)在治理过程中的互动进行探究。本文对F市M社区与S市T社区进行双案例研究,以"双尾设计"为原则,选取两个差异特征较为明显的案例进行差别复制的检验。研究发现,城市纵向政府间的"权责倒置"机制是造成行政协商机制被城市基层治理所排斥的关键原因。对"权责倒置"机制的分析将有助于调整城市内的纵向政府间关系,为突破城市基层治理中"政府-社会"关系的内在张力提供方向,为城市基层行政协商机制与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持。
[Abstract]:As a sub-form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the administrative consultation mechanism is a policy promo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adapted to the grass-roots level, but it is still excluded by the grass-roots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is "exclusion effect" is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of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governance. This paper makes a double case study of M community in F city and T community in S cit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double tail design", two cases with obvious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s are selected to test the difference replic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invers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vertical governments is the key reason for the exclus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nsultation mechanism from the urban grass-roots governance. The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inversion" will help to adjust the vertical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in cities and provide a direction for breaking through the inherent tension of the "government-society" relationship in urban grass-roots governance.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ass-roots administrative consultation mechanism and consultative democracy.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ZZ021) 福建省青年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风田;;新时期基层治理什么模式最合适[J];人民论坛;2010年01期
2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课题组;李仁彬;;关于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的研究报告——以成都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为例[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6期
3 贡太雷;张秀玉;;论社会基层治理的民主化与法治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李金兆;徐霁;董亮;简青;;基层公开促进基层治理的成都实践[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3期
5 舒绍福;;基层治理生态的失衡与调适——以“黑砖窑事件”为例[J];理论与改革;2007年06期
6 袁绪程;;加快基层治理的综合配套改革[J];中国改革;2009年12期
7 ;谨防基础“悬浮”[J];人民论坛;2010年01期
8 贺雪峰;刘岳;;基层治理中的“不出事逻辑”[J];学术研究;2010年06期
9 刘丽;唐绍洪;;论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价值[J];人民论坛;2010年17期
10 程又中;张勇;;城乡基层治理研究述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斌;;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研究——基于对成都市新都区基层治理建设的个案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辉;;新中国成立60年来城市基层治理的结构与变迁[A];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治理[C];2013年
3 罗明;;“日常生活”人本化与民主化的渐进——成都市构建城乡新型治理机制与提高村级公共服务的深远意义[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兴元;地方基层治理中的“委托——代理”[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记者 赵秉瑜 吴丽霞;中国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治理研讨会在延召开[N];延安日报;2009年
3 周人杰;基层治理最愁“钝刀子割肉”[N];人民日报;2014年
4 朱昌俊 四川 媒体人;“村霸”之死折射基层治理灰色化[N];长江日报;2014年
5 佛山日报通讯评论员 市社工委社会与社区建设指导科副科长 李清平;重构基层治理,,凝聚社区认同[N];佛山日报;2014年
6 首席记者 秦德胜;以治水推进经济转型和基层治理[N];绍兴日报;2014年
7 刘东豪 中共佛山市禅城区委书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N];佛山日报;2014年
8 金秀;对上起诉一小步 基层治理一大步[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4年
9 一溪;治理“群租”考验基层治理智慧[N];东方城乡报;2014年
10 何绍辉 湖南省社科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基层治理要瞄准需求靶心[N];人民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艳文;社会组织与城市社会基层治理转型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冼银崧;基层治理视角下的黄埔区“三化”服务管理创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何泳龙;“两说一联”:以法治补充自治的地方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洪荣;基层治理与县乡财政体制创新[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4 杨蓉荣;协商民主导向的城市基层治理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5 窦方;被搁置的改革:从周口平坟事件看网络公共领域对乡村基层治理的影响机制[D];复旦大学;2014年
6 毛光霞;秦汉转型时期乡绅治理的功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7 曹玲玉;基层治理视域下的乌鲁木齐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8 吴满;情理之间:公共事务中的动员式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仲国威;街道办事处的变迁:城市基层治理的演变、矛盾及对策[D];苏州大学;2016年
10 卢征;街道办事处的权能配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83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08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