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城市灾害
[Abstract]:With the rapid changes of urban development, how to improve the urban emergency comprehensive disaster reduction system and do a good job of disaster reduction management needs to be discussed in depth. Through establishing all-around emergency plan, perfecting the mechanism of urban disaster reduction system, perfecting the legal system of urban disaster reduction, and so on, the government's public safety management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so as to better ensur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and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分类号】:D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玲;聂锦霞;;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在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8年Z1期
2 姚海飞;刘建金;龙哲;;城市运行中防灾减灾的应急管理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9年04期
3 薄亚利;薄利娜;;我国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模式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4 ;论点集锦[J];当代法学;2000年04期
5 金磊;新世纪减灾的途径[J];上海市建设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高惠瑛;王璇;;我国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茹;;城市灾害的属性与研究方法[A];城市科学论集[C];2004年
3 余学谦;;基于“4D”的城市防涝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沈玲屹;;对云南省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反思[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2年
5 韩淑云;;城市公众安全文化教育研究的思考——以“北京城市居民危机意识社会调查”分析为例[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苑苑 马宝琛;21世纪反思城市灾害[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冬明;极端天气常态化城市灾害须防范[N];江西日报;2013年
3 陈丽敏;城市灾害考验政府应急能力[N];中国改革报;2003年
4 本报北京特派记者 成小珍 廖卓斌 刘妍;构筑屏障防城市灾害[N];信息时报;2003年
5 记者 肖飞 通讯员 吴伯增;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脆弱[N];人民政协报;2003年
6 于文静;“旱涝叠加”:考验城市灾害承载力[N];中国建设报;2013年
7 实习记者 刘峰;生命线系统与防灾设施应同步规划[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万刚;如何提升城市灾害抵抗力[N];大众科技报;2003年
9 王毅;城市灾害:对现行灾害管理体制提出挑战[N];检察日报;2004年
10 金磊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加强城市灾害综合治理刻不容缓[N];中国社会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欧阳小芽;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琦;山西省城市灾害综合管理能力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赵玲;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08年
4 陈艳;城市灾害处理信息展示系统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殷杰;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估[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茂;城市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力量调配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61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36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