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我国应急联动中敏捷组织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6 19:55
【摘要】:在新社会环境下,突发事件演化变得更加复杂、跨界、交互、不确定,使得新的突发事件的危机应对具有跨区域、跨部门、跨技术门类的合作特性。传统的应急联动组织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突发事件情景任务需求,传统的机械、静态、集中的组织模式将被现代灵敏、动态、分散的组织模式取代,以便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突发事件情景的变化,提高组织的响应敏捷性,应急联动组织的敏捷性问题研究对应急联动组织机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应急联动组织机制现状进行分析,现行应急联动组织机制无法适应突发事件情景快速变化需求;其次通过对组织敏捷性的分析,将敏捷组织思想引入应急联动领域,从机理、组织形式、规制和实现四个方面对应急联动敏捷组织机制进行构建:机理采用模块化和外部化机理;组织形式选取应急联动虚拟组织模式;规制由信任机制、决策机制、协调机制三部分组成;机制的实现以任务为导向,通过任务分解、任务匹配以及组织重构保证敏捷机制的高效运行。最后文章对构建的应急联动敏捷组织机制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论证应急联动敏捷组织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研究立足于我国应急联动实践,提高我国应急联动实践的科学性,通过构建应急联动敏捷组织机制,对应急联动组织机制进行完善,实现应急联动动态响应和敏捷组织,提高应急联动组织效能和协作效率,为我国应急管理实践提供有力的方法支持。
[Abstract]:In the new social environment, the evolution of emergencies becomes more complex, cross-border, interactive and uncertain, which makes the crisis response of new emergenci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regional, cross-sectoral and cross-technical cooperation. The traditional emergency linkage organization mechanism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new emergency scenario tasks.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static and centralized organizational models will be replaced by modern sensitive, dynamic and 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al model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emergency situation faster and better, and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s response agility, the research on the agility of emergency linkage organ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echanism of emergency linkage organization.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mergency linkage organization mechanism by consulting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the current emergency linkage organization mechanism can not adapt to the rapid changing demand of emergency situation. Second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al agility, the idea of agile organization is introduced into the field of emergency linkage, from the mechanism, the form of organization, The mechanism of emergency linkage agile organization is constructed in four aspects: modularization and externalization; Organization form selects emergency linkage virtual organization mode, regulation is composed of trust mechanism,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three parts: trust mechanism,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chanism is task-oriented, ensuring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agile mechanisms through task decomposition, task matching and organizational reconfiguration.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emergency linkage agile organization mechanism, and proves that the emergency linkage agile organization mechanism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mergency linkage practice in China,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emergency linkage practic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mergency linkage agile organization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emergency linkage organization mechanism, to achieve the emergency linkage dynamic response and agile organizat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mergency response organiz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nd provide a powerful method support for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金敖;;长株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现状与路径选择[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5期

2 汪金敖;;长株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0年08期

3 都成;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电话接处警系统建设与发展[J];警察技术;2005年06期

4 唐伟勤;;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模式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03期

5 黄烨;林煜;胡传廉;陈春东;汪琪;;社会应急联动体系建设五人谈[J];上海信息化;2008年07期

6 滕瑜;;我国城市应急联动平台建设问题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年02期

7 叶慧;张永佳;;金华应急联动机制一呼能百应[J];今日浙江;2010年20期

8 胡立华;;中外应急联动模式的比较分析与“金华样本”的路径建构[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四川巴中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成效明显[J];中国应急管理;2013年10期

10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县级应急联动工作的意见[J];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2012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淞;崔中发;张卫华;张剑;;石化应急联动处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淞;崔中发;张卫华;张剑;;石化应急联动处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姚浩伟;梁栋;赵哲;朱相新;;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联动建设分析[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借鉴国际经验 共建中国城市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安全中枢[A];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第二届中国政府电子政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毋德新;黄兴旺;;GT800专业集群应急联动解决方案[A];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体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王宇翔;;基于资源整合 应急联动 平战结合的方正应急管理平台[A];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第二届中国政府电子政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祝贤高;;社会应急联动资源信息共享机制的探讨[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封鉴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而努力[A];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第二届中国政府电子政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润胜邋记者 李巍;奥运六城市建立价格应急联动机制[N];河北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杨霞;我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建设正式启动[N];广元日报;2008年

3 裴志伟 陈亮;淮安海事水上应急联动网效果明显[N];江苏经济报;2008年

4 记者 刘郁卿 通讯员 舒伟健 赵军;我市召开灭火救援应急联动工作会[N];郴州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吴晓伟;应急联动在“纷争”中起步[N];计算机世界;2004年

6 记者 王贵元邋通讯员 朱润胜;奥运六城市拟建立价格应急联动机制[N];工人日报;2008年

7 罗开林;贵州启动安全应急联动机制[N];中国环境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东升 本报通讯员 楼启军 周静莉;探秘全国首个110社会应急联动救援中心[N];法制日报;2012年

9 王颖;山西将建应急联动机制[N];中国环境报;2013年

10 魏家经;应急联动 抢修复电[N];中国电力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珩;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丹林;应急联动指挥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蒋海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3 周歆;我国应急联动中敏捷组织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程欢;长沙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马汶青;区域城市群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探析[D];广州大学;2012年

6 陈飞;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完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郑欢;我国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建设的挑战与重构[D];复旦大学;2008年

8 唐建宁;自然灾害应急联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林品副;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陆扬;2010年上海世博会应急联动体系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59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459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b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