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红十字会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0 20:46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慈善事业有了空前发展,各类慈善组织在扶贫济困、人道救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我国公共事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与此同时,由于外部环境及内部治理存在缺陷,致使“慈善危机”时有发生。红十字会作为我国重要的慈善组织,一方面,对于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近几年来丑闻屡见不鲜,引致的质疑声音不绝于耳。具体而言,导致危机的原因,既有因发展迟滞带来的“先天发育不足”,更有治理不力造成的“后天营养不良”。因此,本文尝试以吉林省红十字会为分析样本,以其治理结构为研究对象,总结该组织的发展历程,梳理存在的问题,深入系统地剖析问题的原因,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除引言外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相关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阐述。论文的开篇主要介绍了非营利组织、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的概念界定与内涵分析以及组织治理、治理结构及相关理论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吉林省红十字会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通过简要概述吉林省红十字会的发展概况,并通过对组织的内部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运行机制以及外部监督机制的合理化分析,以揭示吉林省红十字会治理结构现存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完善吉林省红十字会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通过完善内部组织结构、优化内部职能结构、加强内部运行机制、健全外部监督机制,以解决吉林省红十字会面临的慈善危机,并确保组织未来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图文】:
图 1-1 民间组织的分类及特点由此可见,我国官方并未针对慈善组织给出专门的定义和管理办法。但究其本质组织应该是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社会组织。3.红十字会
任何组织想要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都离不开合理的治理结构与之相辅相成。因此,,在研究吉林省红十字会的治理结构时,笔者认为应该从内部、外部两方面研究,内部主要分析其组织结构、职能结构以及其运行机制,外部主要考察由政府他外部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监督机制。具体如图 1-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2.9
本文编号:2547325
【图文】:
图 1-1 民间组织的分类及特点由此可见,我国官方并未针对慈善组织给出专门的定义和管理办法。但究其本质组织应该是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社会组织。3.红十字会
任何组织想要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都离不开合理的治理结构与之相辅相成。因此,,在研究吉林省红十字会的治理结构时,笔者认为应该从内部、外部两方面研究,内部主要分析其组织结构、职能结构以及其运行机制,外部主要考察由政府他外部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监督机制。具体如图 1-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晓春,赵晋湘;非营利组织失灵与治理之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2 朱海涛;;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16期
3 杨红星;郑红艳;;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背后的管理体制根源[J];理论导刊;2012年02期
4 周义程;治理理论与我国第三部门的培育[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任婧;宋香云;;中国红十字会的管理模式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2年06期
6 邓国胜;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问责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03期
7 玉苗;;“国家-社会”框架中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研究综述[J];学会;201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俊男;中国慈善事业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47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54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