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认知的中国城乡居民食品安全风险沟通策略研究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3
【部分图文】:
图 2-1 风险沟通阶段模型美国环境保护机构(Th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gency)针对环境问题提出通过两条路径可实现有效的风险沟通工具的开发,第一条路径是通过聆听公众对于特殊问题的关注,第二条路径是认真设计沟通工具以及评估其效果。研究人员根据上述两种途径强调了风险沟通的七项主要原则,分别是:第一接受并且接纳公众作为风险决策的合作伙伴。第二条原则是要倾听公众的意见。相比于统计数据和量化风险评估的结果,公众通常更关心诸如信任、可信度、控制、利益、胜任力、自愿性、公平、礼貌、关怀和同情等情感方面的因素,如果人们感觉到自己没有被重视与倾听,他们不可能去倾听被告知的内容,因此有效的风险沟通应该是一个双向活动(a two-way activity)。作者认为不要对公众对于风险的所知、所想和所做有预先的假设,而是应该花时间去调查与了解公众的想法,通过使用诸如洽谈、促进讨论小组、咨询小组和调查的方法知晓公众意见,使所有的党派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都被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认同倾听对象并试图换位思考,识别公众的情绪与情感,让公众感知到他们的所言有被理解到。第
人有更高的食品安全信任水平,收人水平对食品安全方面影响,受教育水平与食品安全信任负相关[98]。殷俊等人基于媒介使用视角对四类风险事件报道相关的公众感知调查得出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专家媒体、熟人这五类消息源中,受众信任度最高的是中央政府,最低信任度的是地方政府[122]。近年来爆发的食品安全负面事件可能损害公众长期建立起来的信任,并引发对于政府服务满意度和卫生监督协管部门监管满意度的下滑,因此监管满意度和服务满意度可作为公众对相关管理部门信任的间接反映。本研究将从社会信任、监管满意度和服务满意度三个维度检验个体对于社会和政府部门的信任。3.3 居民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综上,本研究从社会认知视角出发,分析了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中的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并由此建立了居民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如图 3-1 所示)和指标体系说明(如表 3-1 所示),接下来将基于此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邦;;食品安全风险传播与协同治理研究——以2007-2016年媒体曝光事件为对象[J];情报杂志;2017年12期
2 朱月龙;张开华;段锦云;;建议采纳的情绪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7年09期
3 王新野;李苑;常明;游旭群;;自动化信任和依赖对航空安全的危害及其改进[J];心理科学进展;2017年09期
4 汪新建;张慧娟;武迪;吕小康;;文化对个体风险感知的影响:文化认知理论的解释[J];心理科学进展;2017年08期
5 马颖;吴陈;胡晶晶;罗健初;刘嘉;;基于SD-SEM模型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信息搜寻行为[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7年04期
6 毛薇;夏利君;吴画斌;;食品安全信息需求服务与信息保障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7年04期
7 张莹;张肇中;;青年族群食品安全社会信任差异比较研究——基于山东省5地市18~35岁青年的抽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02期
8 相鹏;耿柳娜;周可新;;空气质量的公众感知偏差[J];环境保护科学;2016年01期
9 殷俊;胡登全;邓若伊;;我国受众风险感知情况及对策研究——基于媒介使用的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刘鹏;;风险程度与公众认知: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机制分类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卫中;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莉娜;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效果评估[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2 金玉琴;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
3 王金红;城市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7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85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