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新时期村民自治建设背景下农村基层冲突治理研究 ——以启东市北新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3 05:17
  自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经济体制的变革也给农村的基层管理体制带来了变化。在改革的过程中,传统的乡绅治村模式和先前的人民公社化制度都被一一废除,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代之建立,基层民主也随之得到了普遍发展。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它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我国很多地方的基层政府都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并创新村民自治的实现形式从而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村民自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村委会为代表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出现是实现乡村自治的重要举措,村委会具有两大重要职能,对内管理村庄各项公共事务,调解村民矛盾,维持村庄秩序,对外作为村民与镇政府之间的联系和纽带,协助乡镇政府的基层治理工作,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村委会的“行政化”倾向以及乡镇政府的过度干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地方的村民自治发展得并不健全,继而产生社会冲突。对此,本文选择了启东市北新镇的两个冲突事件作为案例进行研究,这两个案例发生在同一区域且间接导致了北新镇双仙村村委会的重组,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全文立足于村...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时期村民自治建设背景下农村基层冲突治理研究 ——以启东市北新镇为例


本文研究框架

框架图,框架,村委会,村民


村委会是我国目前实现基层自治的基本形式,村委会具有两大职能,对内管理本村村民、处理村庄各项事务;对外作为村民与镇政府之间的纽带,与双方保持联系,能做到上意下达和下意上知。但就当前我国的基层现状来看,农村基层冲突频频发生,而产生冲突的重要就在于村委会自治功能的缺失。对内而言,村民的素质水平低下、村干部的管理水平和个人素质良莠不齐以及村委会本身地位的尴尬都会导致其自治水平的低下;对外而言,村委会对镇政府已经形成习惯性服从,且有附属行政化的趋向,这会导致村委会对外功能也得不到实现。主要是由于村委会内外功能的缺失,当然也包括我国法律体系不完善和村民、乡镇政府相关的其他因素,这些方面都会导致农村基层冲突的产生。综上,本课题的研究框架如下图所示。1.3.2 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定位和实现路径——以国家与社会关系为中心[J]. 戴长征,程盈琪.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4)
[2]村镇关系视角下乡镇政府治理[J]. 李玲.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3]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冲突治理创新研究[J]. 刘英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01)
[4]“威权政治”评析及其启示[J]. 程广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5]从美国经验看中国政社关系的历史走向[J]. 张丽芬,何蛟龙.  湖南社会科学. 2015(06)
[6]社会冲突、国家治理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演生[J]. 冯仕政.  社会学研究. 2015(05)
[7]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法制化与集体经济——江苏村级组织个案调查[J]. 李宁,史婷婷,徐国栋.  学术界. 2015(08)
[8]利益共谋:解读县乡村关系的一个视角[J]. 张英秀.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5(05)
[9]国外城市社区治理的经验启示[J]. 李枭.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19)
[10]基层治理:一个现代性的讨论——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历时性分析[J]. 周庆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博士论文
[1]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制度化—一项多案例研究[D]. 秦上人.浙江大学 2016
[2]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D]. 吴毅.华中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从村民自治章程看村镇关系[D]. 阮舒宁.暨南大学 2016
[2]美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选择研究[D]. 李沛丽.华中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16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116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8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