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反思的“边界”:中国多民族研究的另一种维度

发布时间:2021-04-04 13:05
  当今世界政治与文化背景决定了"边界"概念的回归和升温,反思性"边界"已成为人们重新审视和认知国家关系、种族、族裔界限和文化冲突的重要概念体系。反思的"边界"概念从社会流动、权力、技术、博弈、生命与认同等诸多层面超越和整合了其传统"地理历史"属性,为中国民族研究提供了另一种维度。在反思的"边界"理论框架内,"中华民族"不仅是中国多民族的总称和更高层面的"民族"主体,也是由众多民族"边界"构成的"边界网",中华民族在盘根错节、复杂多变的"边界"中,"边界"本身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优势和社会资源。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当今世界政治文化背景与“边界”概念的演变
    1.当今世界政治文化背景
    2.“边界”概念的演变过程
二、“边界”研究及其反思性视角
    1.“边界”既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条线,是以点与线构成的“面”的空间维度,同时也是链接或隔断过去、当下与未来的时间和实践感
    2.流动性创造了“边界”,也消除了“边界”
    3.“边界”是“博弈”的资源,也是“博弈”的手段
三、中华民族在“边界”中
    1.清末民初“民族建国”说
    2.抗日战争与知识界的大讨论
    3.新国家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述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边疆思想史——理解中国及其时空构成的一种可能路径[J]. 袁剑.  青海民族研究. 2019(02)
[2]经济社会学与行为地理学:亲和性与互补性[J]. 刘世定,户雅琦,李贵才.  社会学评论. 2018(05)
[3]全球化时代的人民、民族与阶级——汤姆·奈恩西方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民族主义研究[J]. 刘烨.  民族研究. 2017(04)
[4]从边疆到民族:关于民族社会工作的批判与想象——兼论李安宅的《边疆社会工作》[J]. 常宝.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5]从中原到边疆:对典范中国史的反思[J]. 王明珂.  文化纵横. 2015(04)
[6]徘徊到纠结——顾颉刚关于“中国”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解[J]. 葛兆光.  书城. 2015(05)
[7]边缘、移动与反思[J]. 王明珂.  青海民族研究. 2014(04)
[8]也议“民族识别”与中国民族问题——与马戎教授商榷[J]. 唐建兵.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1)
[9]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J]. 郑大华.  民族研究. 2013 (03)
[10]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费孝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4)



本文编号:3118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118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0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