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8 04:2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和城市化的高速推进,城市“夹心层”开始滋生和蔓延,中低收入群体对住房需求日益增加,保障性住房成为各级政府解决居住这一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而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然而,保障性住房政策深入推进过程中,政府主体责任不明确、政策措施不配套、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出现,尤其是政策设计目标与实践结果之间存在非一致性。而政策工具的合理性选择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既有研究中关于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演变与政策绩效评价已有较多成果,但从住房政策工具视角作为连接保障性住房政策主体与政策内容的研究还较为欠缺,本文基于此思路展开了问题导向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为1994-2019年间发布的97项保障性住房政策,首先利用Note Express系统收集整理住房政策评价的国内外文献。其次,选择文本挖掘法、文献分析法、定量分析方法等作为本研究的量化分析工具。同时,定义保障性住房、公共政策和政策工具等概念。利用政策主体的主导性、政策工具的沟通性和政策内容的输出性,建立了“主体-工具-内容”的政策分析框架。在政策主体维度,通过...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文本评价研究技术路线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图2.1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评价分析框架2.1.1政策主体维度—X维度政策主体的划分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从发文角度来看,政策主体可划分为第一类别即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发文、第二类别为中央各部委单独发文、第三类别是部门之间联合发文。在政策主体组成上分为政策颁布主体和参与主体两类。政策颁布主体指对公共政策进行主动编制和发布实施的权威部门。其主要负责对全局进行宏观管理和对政策发展方向进行决策。而政策参与主体是指落实政策要求和执行政策内容以传达到下级单位的行政组织。政策参与主体需要配合颁布主体,将政策意志转换为实际行为。因此颁布主体与参与主体间的合作程度会影响政策文本的制定效率。本文研究的是国家层面的与保障性住房相关的政策文本,政策主体主要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税务总局、统计局等)及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李少惠等认为政策主体是负责制定和发布政策的权威部门,并构建颁布时间、政策主体与政策主体的三维分析框架[75]。因此,本文仅从单一维度对政策主体进行研究,即以发文角度划分的三种类别与政策工具、政策内容进行评价分析。2.1.2政策工具维度—Y维度本研究将政策工具分为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结合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际特点以及对政策文本的深度分析,将供给型政策工具的二级工具名称设置为资金投入、土地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性住房类型,以上四种二级变量均代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决策者在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需考虑到的前期投入和给提供的公共服务;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二级工具名称包括实物配租、货币补贴、准入门槛、服务外包,代表保障对象在进入保障性住房的过程中可接受到的实际经济支持,了解申请保障性住房的资格设定以及政府可对市场提供的外部建设需求;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二级工具名称有税费优惠、金融支持、法规管制、奖励措施和目标规划,这一类政策工具主要是以保障性住房建设所需要的经济社会环境进行部署,通过联合不同职能部门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其三者关系如图2.2所示,政策工具的三种类型划分如表2.1、2.2、2.3所示。图2.2保障性住房政策工具表2.1供给型政策工具工具类型工具名称工具含义供给型资金投入政府直接对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提供财力支持土地政策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所需土地资源划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对保障性住房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及建设标准保障性住房类型政府在不同时期根据提供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质性文本分析视角的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数据保护的政策协同研究——以国外资助机构为例[J]. 姜鑫,马海群,王德庄.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07)
[2]政府工具识别分类新捋[J]. 卓越,郑逸芳. 中国行政管理. 2020(02)
[3]政策科学的演进逻辑与范式变迁[J]. 郑石明. 政治学研究. 2020(01)
[4]中国环境治理改革与创新[J]. 聂国良,张成福.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20(01)
[5]政策工具何以反映政策价值:一项溯源性分析——基于H省W市综合行政执法模式的经验证据[J]. 李雪松. 求实. 2019(06)
[6]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建筑节能政策评价[J]. 刘晓君,强国凤. 城市问题. 2019(10)
[7]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机器人产业政策量化评价——以8项机器人产业政策情报为例[J]. 胡峰,戚晓妮,汪晓燕. 情报杂志. 2020(01)
[8]政策工具视角下住房保障政策文本量化研究——基于改革开放40年的考察[J]. 娄文龙,张娟.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9]2010—2017年京津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评价[J]. 杜丹丽,原琳,高琨. 中国科技论坛. 2019(10)
[10]新中国70年西北地区工业发展与政策评价——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J]. 高新才,曹昊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硕士论文
[1]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权利保障研究[D]. 曹宇.华中师范大学 2019
[2]政策工具视域下盐城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政策文本研究[D]. 杨长海.长安大学 2019
[3]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中国房地产政策文本内容分析[D]. 肖草.天津工业大学 2019
[4]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节能减排政策工具研究[D]. 朱童.中国矿业大学 2018
[5]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政策研究[D]. 吕欣烨.电子科技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23421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文本评价研究技术路线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图2.1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评价分析框架2.1.1政策主体维度—X维度政策主体的划分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从发文角度来看,政策主体可划分为第一类别即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发文、第二类别为中央各部委单独发文、第三类别是部门之间联合发文。在政策主体组成上分为政策颁布主体和参与主体两类。政策颁布主体指对公共政策进行主动编制和发布实施的权威部门。其主要负责对全局进行宏观管理和对政策发展方向进行决策。而政策参与主体是指落实政策要求和执行政策内容以传达到下级单位的行政组织。政策参与主体需要配合颁布主体,将政策意志转换为实际行为。因此颁布主体与参与主体间的合作程度会影响政策文本的制定效率。本文研究的是国家层面的与保障性住房相关的政策文本,政策主体主要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税务总局、统计局等)及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李少惠等认为政策主体是负责制定和发布政策的权威部门,并构建颁布时间、政策主体与政策主体的三维分析框架[75]。因此,本文仅从单一维度对政策主体进行研究,即以发文角度划分的三种类别与政策工具、政策内容进行评价分析。2.1.2政策工具维度—Y维度本研究将政策工具分为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结合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际特点以及对政策文本的深度分析,将供给型政策工具的二级工具名称设置为资金投入、土地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性住房类型,以上四种二级变量均代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决策者在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需考虑到的前期投入和给提供的公共服务;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二级工具名称包括实物配租、货币补贴、准入门槛、服务外包,代表保障对象在进入保障性住房的过程中可接受到的实际经济支持,了解申请保障性住房的资格设定以及政府可对市场提供的外部建设需求;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二级工具名称有税费优惠、金融支持、法规管制、奖励措施和目标规划,这一类政策工具主要是以保障性住房建设所需要的经济社会环境进行部署,通过联合不同职能部门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其三者关系如图2.2所示,政策工具的三种类型划分如表2.1、2.2、2.3所示。图2.2保障性住房政策工具表2.1供给型政策工具工具类型工具名称工具含义供给型资金投入政府直接对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提供财力支持土地政策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所需土地资源划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对保障性住房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及建设标准保障性住房类型政府在不同时期根据提供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质性文本分析视角的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数据保护的政策协同研究——以国外资助机构为例[J]. 姜鑫,马海群,王德庄.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07)
[2]政府工具识别分类新捋[J]. 卓越,郑逸芳. 中国行政管理. 2020(02)
[3]政策科学的演进逻辑与范式变迁[J]. 郑石明. 政治学研究. 2020(01)
[4]中国环境治理改革与创新[J]. 聂国良,张成福.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20(01)
[5]政策工具何以反映政策价值:一项溯源性分析——基于H省W市综合行政执法模式的经验证据[J]. 李雪松. 求实. 2019(06)
[6]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建筑节能政策评价[J]. 刘晓君,强国凤. 城市问题. 2019(10)
[7]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机器人产业政策量化评价——以8项机器人产业政策情报为例[J]. 胡峰,戚晓妮,汪晓燕. 情报杂志. 2020(01)
[8]政策工具视角下住房保障政策文本量化研究——基于改革开放40年的考察[J]. 娄文龙,张娟.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9]2010—2017年京津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评价[J]. 杜丹丽,原琳,高琨. 中国科技论坛. 2019(10)
[10]新中国70年西北地区工业发展与政策评价——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J]. 高新才,曹昊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硕士论文
[1]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权利保障研究[D]. 曹宇.华中师范大学 2019
[2]政策工具视域下盐城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政策文本研究[D]. 杨长海.长安大学 2019
[3]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中国房地产政策文本内容分析[D]. 肖草.天津工业大学 2019
[4]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节能减排政策工具研究[D]. 朱童.中国矿业大学 2018
[5]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政策研究[D]. 吕欣烨.电子科技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23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2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