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社会学视角下基层公共服务组织的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3 17:33
“以钱养事”改革以后,基层的公共服务组织也就是“七站八所”都向市场转换机制,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或中介服务机构,但是近几年,这些改制后的基层公共服务组织又变回了事业单位的属性。恢复了事业单位属性的基层公共服务组织并没有出现等级结构、派系结构等典型的单位组织结构特征,相反这些基层事业单位结构变得短小精悍,核心组织成员,即有编制的组织成员不超过5人,以文中的个案为例,这种组织结构即“1个有编制的主任+1个没有编制的会计+15个兼职的本土技术人才”。同时与传统单位组织封闭的组织结构不同,现在的基层事业单位组织结构变得开放起来,以文中的个案为例,组织中的专业技术人才都是以兼职的形式来参与组织活动。文章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基层公共服务组织这种看似矛盾的组织属性和组织结构,以开放型的组织研究视角来解释这一问题,因为基层公共服务组织因为处于压力型科层体制和非程式化乡村社会的交界点,组织需要从压力型科层体制获取组织存在的合法性和财政资源,需要在非程式化的依旧以小农经营模式为主的乡村社会提供开展组织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具体而言,基层公共服务组织的事业单位属性是为了上级行政单位获取维持组织生存和运转的...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 传统单位组织结构研究
(二) 后单位时代下的单位组织结构研究
(三) 评述
三、研究方法
(一) 研究视角——组织研究的开放系统视角
(二) 研究对象
(三) 具体研究方法
四、基层公共服务组织的组织结构
(一) 组织目标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 社会结构的正式性与非正式性
(三) 社会技术和专业技术
(四) 组织成员——“新主任”、“会计”与“兽医”
(五) 小结
五、组织的意义——适应环境
(一) 对压力型科层体制的适应
1. “小微型”组织特征对“单位制改革”制度环境的适应
2. 事业单位属性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二) 对非程式化乡土社会的适应
1. “瑞士军刀”式组织成员与粮猪小农的农业模式
2. 专业技术人才与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
3. 熟练易上手的技术培训与乡土社会为组织提供人才支持
4. “小微型”组织特征与传统小农的行为模式
(三) 小结
六、基层单位组织与异质性环境
七、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变迁[J]. 贺雪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后单位制时代,“单位人”转变成了什么人[J]. 王宁. 学术研究. 2018(11)
[3]“单位”对社会矛盾的结构性分解[J]. 田毅鹏,张帆. 学海. 2018(03)
[4]为什么不抗争?——重新理解发展进程中的农民-国家关系[J]. 张剑源.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5]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困境摆脱与绿色转型[J]. 金书秦,沈贵银. 改革. 2013(05)
[6]“单位制”的变迁与研究[J]. 李路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1)
[7]农技推广不可“以钱养事”[J]. 贺雪峰. 探索与争鸣. 2012(11)
[8]社区:微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后单位制时代的社会政策视角[J]. 张秀兰,徐晓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9]循环观与农业文化[J]. 胡火金. 中州学刊. 2011(06)
[10]乡镇“七站八所”改革路向的实践重构[J]. 方付建. 阅江学刊. 2011(05)
本文编号:3623621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 传统单位组织结构研究
(二) 后单位时代下的单位组织结构研究
(三) 评述
三、研究方法
(一) 研究视角——组织研究的开放系统视角
(二) 研究对象
(三) 具体研究方法
四、基层公共服务组织的组织结构
(一) 组织目标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 社会结构的正式性与非正式性
(三) 社会技术和专业技术
(四) 组织成员——“新主任”、“会计”与“兽医”
(五) 小结
五、组织的意义——适应环境
(一) 对压力型科层体制的适应
1. “小微型”组织特征对“单位制改革”制度环境的适应
2. 事业单位属性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二) 对非程式化乡土社会的适应
1. “瑞士军刀”式组织成员与粮猪小农的农业模式
2. 专业技术人才与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
3. 熟练易上手的技术培训与乡土社会为组织提供人才支持
4. “小微型”组织特征与传统小农的行为模式
(三) 小结
六、基层单位组织与异质性环境
七、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变迁[J]. 贺雪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后单位制时代,“单位人”转变成了什么人[J]. 王宁. 学术研究. 2018(11)
[3]“单位”对社会矛盾的结构性分解[J]. 田毅鹏,张帆. 学海. 2018(03)
[4]为什么不抗争?——重新理解发展进程中的农民-国家关系[J]. 张剑源.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5]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困境摆脱与绿色转型[J]. 金书秦,沈贵银. 改革. 2013(05)
[6]“单位制”的变迁与研究[J]. 李路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1)
[7]农技推广不可“以钱养事”[J]. 贺雪峰. 探索与争鸣. 2012(11)
[8]社区:微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后单位制时代的社会政策视角[J]. 张秀兰,徐晓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9]循环观与农业文化[J]. 胡火金. 中州学刊. 2011(06)
[10]乡镇“七站八所”改革路向的实践重构[J]. 方付建. 阅江学刊. 2011(05)
本文编号:3623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62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