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失智”: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论监督的“智效”反思
发布时间:2022-02-21 12:38
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舆论监督的现代化。新时代,网络媒体已由过去的野蛮生长、扩张进入智慧生存,受众对互联网媒体由过去的陌生新奇变得习以为常,标志着智众时代的来临。网络媒体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打破了传统媒体几十年来信息垄断的格局,使得公众重获舆论监督的主体权利,更是拓展了舆论监督的范围,进一步加大了舆论监督的力度,获得广大受众的"拥戴"。然而进入智众时代,网络媒体客观存在的自身缺陷,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难免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其舆论监督功能的有效发挥,在智慧的受众面前变得非理性。因此,智众时代,网络媒体应提高自身"脑力",从"草莽英雄"转变为"智慧媒体"。社会需从媒体"自律"、媒介融合及新闻立法、政府协调等方面入手,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实现网络舆论的"智慧监督",提高监督效果。
【文章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从大众到智众的蜕变:网络传播时代的智能传播变革
(一)网络传播由卖方市场真正进入买方市场。
(二)大众到智众的转变。
(三)智众时代的智慧传播。
(四)智众时代的智能传播不应仅是传播技术的智能进化,更应是传播主体(人)的智慧投入。
二、网络技术的加持:网络舆论监督的特殊作用再认识
(一)突破舆论监督范围,实现网络空间全覆盖。
1. 公众成为真正意义上舆论监督的实施主体。
2. 多元化的议程设置覆盖更多的公共议题。
(二)深化舆论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效果。
1. 传播主体更加多元,监督的内容更为深入、深刻。
2. 监督形式更加灵活,意见表达更为自由。
三、“网络狂欢”中的“失智”:网络舆论监督效果反思
(一)网络媒体自身的客观缺陷越发突出。
1. 媒体失智:“把关人”的缺失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
2.“采访权”的钳制导致网络媒体缺乏能动性。
(二)技术失智:互联网传播技术被乱用,技术本身丧失理性。
1. 算法分发造成“信息茧房”。
2. 大数据新闻产生的新闻伦理问题。
(三)受众失智:舆论监督权的“滥用”和“虐施”。
1.“沉默的螺旋”导致“多数人暴虐”。
2. 非理性的情绪表达引发“网络暴力”。
3. 舆论监督的错位引发“网络媒介审判”。
四、“智效”提升:以社会责任履行为核心改善网络舆论监督效果
(一)强化网络媒体的“自律”和责任意识。
(二)推动媒介融合以形成舆论监督合力。
(三)构建理想的网络舆论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CSR系统的传媒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系统管窥[J]. 黄诚,包国强,李晴. 湖北社会科学. 2019(07)
[2]智媒时代信息传播领域技术赋能与人文精神传承的关系建构[J]. 沈正赋. 编辑之友. 2019(05)
[3]基于网络空间治理的网络社会责任内涵及治理结构的多维解析[J]. 黄诚,包国强,李佩佳. 科技传播. 2019(03)
[4]“融”出来的长兴模式[J]. 王晓伟,薛雅敏. 新闻战线. 2018(23)
[5]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的核心理念[J]. 沈正赋.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11)
[6]技术创新驱动媒体智能化测度研究[J]. 任锦鸾,郑海昊,曹文,何孟滕,祝金甫. 科研管理. 2018(S1)
[7]人人皆媒时代的困境与突围可能[J]. 彭兰. 新闻与写作. 2017(11)
[8]新时期舆论监督的新变局[J]. 靖鸣,吴星星. 新闻与写作. 2016(07)
[9]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网络媒体对其议程设置功能的消解[J]. 康立文. 新闻知识. 2015(12)
[10]从传统“媒介审判”到网络“媒介审判”[J]. 徐梦瑶. 东南传播. 2015(05)
本文编号:3637269
【文章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从大众到智众的蜕变:网络传播时代的智能传播变革
(一)网络传播由卖方市场真正进入买方市场。
(二)大众到智众的转变。
(三)智众时代的智慧传播。
(四)智众时代的智能传播不应仅是传播技术的智能进化,更应是传播主体(人)的智慧投入。
二、网络技术的加持:网络舆论监督的特殊作用再认识
(一)突破舆论监督范围,实现网络空间全覆盖。
1. 公众成为真正意义上舆论监督的实施主体。
2. 多元化的议程设置覆盖更多的公共议题。
(二)深化舆论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效果。
1. 传播主体更加多元,监督的内容更为深入、深刻。
2. 监督形式更加灵活,意见表达更为自由。
三、“网络狂欢”中的“失智”:网络舆论监督效果反思
(一)网络媒体自身的客观缺陷越发突出。
1. 媒体失智:“把关人”的缺失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
2.“采访权”的钳制导致网络媒体缺乏能动性。
(二)技术失智:互联网传播技术被乱用,技术本身丧失理性。
1. 算法分发造成“信息茧房”。
2. 大数据新闻产生的新闻伦理问题。
(三)受众失智:舆论监督权的“滥用”和“虐施”。
1.“沉默的螺旋”导致“多数人暴虐”。
2. 非理性的情绪表达引发“网络暴力”。
3. 舆论监督的错位引发“网络媒介审判”。
四、“智效”提升:以社会责任履行为核心改善网络舆论监督效果
(一)强化网络媒体的“自律”和责任意识。
(二)推动媒介融合以形成舆论监督合力。
(三)构建理想的网络舆论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CSR系统的传媒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系统管窥[J]. 黄诚,包国强,李晴. 湖北社会科学. 2019(07)
[2]智媒时代信息传播领域技术赋能与人文精神传承的关系建构[J]. 沈正赋. 编辑之友. 2019(05)
[3]基于网络空间治理的网络社会责任内涵及治理结构的多维解析[J]. 黄诚,包国强,李佩佳. 科技传播. 2019(03)
[4]“融”出来的长兴模式[J]. 王晓伟,薛雅敏. 新闻战线. 2018(23)
[5]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的核心理念[J]. 沈正赋.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11)
[6]技术创新驱动媒体智能化测度研究[J]. 任锦鸾,郑海昊,曹文,何孟滕,祝金甫. 科研管理. 2018(S1)
[7]人人皆媒时代的困境与突围可能[J]. 彭兰. 新闻与写作. 2017(11)
[8]新时期舆论监督的新变局[J]. 靖鸣,吴星星. 新闻与写作. 2016(07)
[9]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网络媒体对其议程设置功能的消解[J]. 康立文. 新闻知识. 2015(12)
[10]从传统“媒介审判”到网络“媒介审判”[J]. 徐梦瑶. 东南传播. 2015(05)
本文编号:3637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63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