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4 19:0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高龄化的日益加重,失能老年人不断增加,再加上家庭结构核心化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得在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后面临的又一重要挑战。老年人如何获得足够的照护资源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同时也是政府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在当前我国照护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处于社会底层的、面临经济和生活自理能力双重困难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进行研究,是未来老龄政策制定和开展照护社会救助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本项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大部分研究专注于对全体老年人实施长期照护保障,很少研究涉及对“双困”老人实施专项的照护社会救助,从定量的角度测算“双困”老人数量及照护社会救助成本的研究更少。本文将照护社会救助作为一项专项、独立的救助制度进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保障“双困”老人生存权利、提高“双困”老人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安定和建设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围绕着三个问题逐次展开,分别是:第一,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在需求和供给方面的现状;第二,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第三,我国城市老年...
【文章页数】:27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国外关于老年人照护社会救助的研究综述
二、国内关于老年人照护社会救助的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关于老年人照护社会救助的研究评析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双困”老人
二、失能老人
三、贫困老人
四、长期照护
五、照护社会救助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奥瑞姆自护理论
二、罗尔斯的正义论
三、需求层次理论
四、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第三章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需求状况分析
第一节 我国城市老龄化及“双困”老人状况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
二、人口老龄化与失能
三、我国城市老年人的贫困状况
第二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需求状况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二、我国城市老人基本情况分析
三、我国城市老人失能情况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供给状况分析
第一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发展过程
一、隐性救助阶段(2001年之前)
二、照护社会救助制度确立阶段(2001年—2010年)
三、照护社会救助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救助对象及标准
一、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救助对象
二、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救助标准
第三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资格评估
一、照护需求评估标准
二、照护需求评估的实施
第四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服务提供
一、照护服务内容
二、照护服务机构
三、照护服务人员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照护社会救助的覆盖范围小
二、照护社会救助的救助标准低
三、照护社会救助的服务内容存在供需矛盾
四、照护社会救助的照护需求评估体系不健全
五、照护社会救助的服务队伍匮乏
六、照护社会救助的服务设施不到位
七、照护社会救助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八、照护社会救助的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第二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顶层设计,法制不健全,导致各地标准不统一
二、资金筹集渠道单一,财政支持有限
三、系统资源未能有效整合
四、照护服务提供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欠缺
五、多种原因导致养老照护员供不应求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外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比较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 长期照护模式的分类
一、分类依据
二、各国长期照护制度体系构成
第二节 日本照护社会救助
一、日本照护社会救助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二、日本照护社会救助的保障范围
三、日本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四、照护社会救助的流程管理
第三节 美国照护社会救助
一、美国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的现状
二、美国照护社会救助的救助标准
三、美国照护社会救助服务的提供
四、美国照护社会救助的支出
五、美国的短期护理和长期照护的整合计划
第四节 英国照护社会救助
一、照护需求评估
二、家计调查
三、社区照护
四、英国对照护者的支持
五、英国的远程监护服务
第五节 各国照护社会救助的经验借鉴
一、通过资格审查制度限制照护社会救助对象的范围
二、给付方式的选择:现金还是实物
三、积极倡导“就地老化”的理念
四、对非正式照护者的支持
五、积极整合照护资源
六、培养专业的服务队伍
七、重视照护社会救助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未来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需求的预测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老年长期照护需求的主要预测模型
一、PSSRU模型
二、日本的住户仿真模型(INAHSIM)
三、马尔科夫模型(Markov)
四、多状态生命表法
第二节 马尔科夫模型的相关综述
一、马尔科夫过程
二、马尔科夫链的定义
三、马尔科夫链的性质
第三节 基于Markov模型的我国城市老人失能状态转移概率测算
一、失能程度的界定问题
二、失能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计算
第四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费用预测
一、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对象的范围
二、我国城市“双困”老年人口的数量预测
三、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救助标准及救助费用总额的预测
四、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费用与全国财政收入的比较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框架的重构
第一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框架重构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的原则
二、主体多元化原则
三、保障水平适度原则
四、实用性原则
五、法制化原则
第二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照护需求评估
一、照护需求评估流程
二、照护需求评估者
三、照护需求评估标准
第三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资金筹集
一、保证持续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
二、依靠福利彩票公益金筹集照护社会救助资金
三、依靠社会力量筹集照护社会救助资金
第四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服务提供
一、照护社会救助服务内容
二、积极整合照护服务资源
第五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一、照护服务人才规划
二、照护服务人才的职业准入制度
三、照护服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四、照护服务人才的激励和使用
第六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质量保障
一、政策支持系统
二、监督管理机制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不足之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主要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英文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巴氏量表
附录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问卷节选部分
附录三: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访谈提纲
附录四: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政策汇总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老年照护服务补助制度与成本分析[J]. 何文炯. 行政管理改革. 2014(10)
[2]我国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的源起和发展路径[J]. 董红亚. 中州学刊. 2014(08)
[3]中国老年人不健康寿命变动的分状态贡献率研究[J]. 杨贞贞,米红. 南方人口. 2013(05)
[4]德国老人如何养老[J]. 盖昭华. 现代班组. 2013(11)
[5]美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的特点及启示[J]. 郭红艳,彭嘉琳,雷洋,王黎,谢红. 中华护理杂志. 2013(07)
[6]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及其突破[J]. 秦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7]英国居家照料服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王裔艳. 人口与发展. 2012(06)
[8]英国老年护理院管理对发展我国老年护理院的启示[J]. 李春静,张会君,刘丽,赵思宇. 护理研究. 2012(29)
[9]日本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及借鉴[J]. 金旭旭,花凤英,徐双,彭雪春,井惟丽. 中国证券期货. 2012(09)
[10]老年长期照护的风险属性与政府职能定位:国际的经验[J]. 张盈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博士论文
[1]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D]. 章晓懿.江苏大学 2012
[2]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研究[D]. 曹煜玲.东北财经大学 2011
[3]中国城市老年人口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的研究[D]. 吕津.吉林大学 2010
[4]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 祁峰.大连海事大学 2010
[5]老人社区照料服务[D]. 田青.华东师范大学 2010
[6]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及其对上海的启示[D]. 仝利民.华东师范大学 2008
[7]长期护理保险研究[D]. 荆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适度普惠福利制度下北京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D]. 陈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2
[2]浅议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D]. 刘倩.河北师范大学 2011
[3]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调查及对策分析[D]. 李新刚.西南交通大学 2011
[4]社会分层视角下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 石梅华.长春工业大学 2011
[5]日本护理保险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上海的启示[D]. 张萱.华东师范大学 2010
[6]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D]. 陈亚鹏.上海交通大学 2009
[7]制度分析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研究[D]. 杨盛花.湖南大学 2008
[8]上海市不同老年群体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对策研究[D]. 胡娟.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8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城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 安婧.武汉理工大学 2007
[10]城市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调查及服务体系探讨[D]. 李维洁.东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80701
【文章页数】:27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国外关于老年人照护社会救助的研究综述
二、国内关于老年人照护社会救助的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关于老年人照护社会救助的研究评析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双困”老人
二、失能老人
三、贫困老人
四、长期照护
五、照护社会救助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奥瑞姆自护理论
二、罗尔斯的正义论
三、需求层次理论
四、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第三章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需求状况分析
第一节 我国城市老龄化及“双困”老人状况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
二、人口老龄化与失能
三、我国城市老年人的贫困状况
第二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需求状况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二、我国城市老人基本情况分析
三、我国城市老人失能情况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供给状况分析
第一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发展过程
一、隐性救助阶段(2001年之前)
二、照护社会救助制度确立阶段(2001年—2010年)
三、照护社会救助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救助对象及标准
一、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救助对象
二、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救助标准
第三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资格评估
一、照护需求评估标准
二、照护需求评估的实施
第四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服务提供
一、照护服务内容
二、照护服务机构
三、照护服务人员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照护社会救助的覆盖范围小
二、照护社会救助的救助标准低
三、照护社会救助的服务内容存在供需矛盾
四、照护社会救助的照护需求评估体系不健全
五、照护社会救助的服务队伍匮乏
六、照护社会救助的服务设施不到位
七、照护社会救助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八、照护社会救助的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第二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顶层设计,法制不健全,导致各地标准不统一
二、资金筹集渠道单一,财政支持有限
三、系统资源未能有效整合
四、照护服务提供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欠缺
五、多种原因导致养老照护员供不应求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外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比较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 长期照护模式的分类
一、分类依据
二、各国长期照护制度体系构成
第二节 日本照护社会救助
一、日本照护社会救助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二、日本照护社会救助的保障范围
三、日本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四、照护社会救助的流程管理
第三节 美国照护社会救助
一、美国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的现状
二、美国照护社会救助的救助标准
三、美国照护社会救助服务的提供
四、美国照护社会救助的支出
五、美国的短期护理和长期照护的整合计划
第四节 英国照护社会救助
一、照护需求评估
二、家计调查
三、社区照护
四、英国对照护者的支持
五、英国的远程监护服务
第五节 各国照护社会救助的经验借鉴
一、通过资格审查制度限制照护社会救助对象的范围
二、给付方式的选择:现金还是实物
三、积极倡导“就地老化”的理念
四、对非正式照护者的支持
五、积极整合照护资源
六、培养专业的服务队伍
七、重视照护社会救助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未来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需求的预测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老年长期照护需求的主要预测模型
一、PSSRU模型
二、日本的住户仿真模型(INAHSIM)
三、马尔科夫模型(Markov)
四、多状态生命表法
第二节 马尔科夫模型的相关综述
一、马尔科夫过程
二、马尔科夫链的定义
三、马尔科夫链的性质
第三节 基于Markov模型的我国城市老人失能状态转移概率测算
一、失能程度的界定问题
二、失能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计算
第四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费用预测
一、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对象的范围
二、我国城市“双困”老年人口的数量预测
三、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救助标准及救助费用总额的预测
四、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费用与全国财政收入的比较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框架的重构
第一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框架重构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的原则
二、主体多元化原则
三、保障水平适度原则
四、实用性原则
五、法制化原则
第二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照护需求评估
一、照护需求评估流程
二、照护需求评估者
三、照护需求评估标准
第三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资金筹集
一、保证持续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
二、依靠福利彩票公益金筹集照护社会救助资金
三、依靠社会力量筹集照护社会救助资金
第四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服务提供
一、照护社会救助服务内容
二、积极整合照护服务资源
第五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一、照护服务人才规划
二、照护服务人才的职业准入制度
三、照护服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四、照护服务人才的激励和使用
第六节 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质量保障
一、政策支持系统
二、监督管理机制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不足之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主要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英文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巴氏量表
附录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问卷节选部分
附录三: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访谈提纲
附录四:我国城市老年照护社会救助政策汇总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老年照护服务补助制度与成本分析[J]. 何文炯. 行政管理改革. 2014(10)
[2]我国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的源起和发展路径[J]. 董红亚. 中州学刊. 2014(08)
[3]中国老年人不健康寿命变动的分状态贡献率研究[J]. 杨贞贞,米红. 南方人口. 2013(05)
[4]德国老人如何养老[J]. 盖昭华. 现代班组. 2013(11)
[5]美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的特点及启示[J]. 郭红艳,彭嘉琳,雷洋,王黎,谢红. 中华护理杂志. 2013(07)
[6]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及其突破[J]. 秦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7]英国居家照料服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王裔艳. 人口与发展. 2012(06)
[8]英国老年护理院管理对发展我国老年护理院的启示[J]. 李春静,张会君,刘丽,赵思宇. 护理研究. 2012(29)
[9]日本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及借鉴[J]. 金旭旭,花凤英,徐双,彭雪春,井惟丽. 中国证券期货. 2012(09)
[10]老年长期照护的风险属性与政府职能定位:国际的经验[J]. 张盈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博士论文
[1]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D]. 章晓懿.江苏大学 2012
[2]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研究[D]. 曹煜玲.东北财经大学 2011
[3]中国城市老年人口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的研究[D]. 吕津.吉林大学 2010
[4]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 祁峰.大连海事大学 2010
[5]老人社区照料服务[D]. 田青.华东师范大学 2010
[6]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及其对上海的启示[D]. 仝利民.华东师范大学 2008
[7]长期护理保险研究[D]. 荆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适度普惠福利制度下北京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D]. 陈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2
[2]浅议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D]. 刘倩.河北师范大学 2011
[3]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调查及对策分析[D]. 李新刚.西南交通大学 2011
[4]社会分层视角下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 石梅华.长春工业大学 2011
[5]日本护理保险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上海的启示[D]. 张萱.华东师范大学 2010
[6]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D]. 陈亚鹏.上海交通大学 2009
[7]制度分析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研究[D]. 杨盛花.湖南大学 2008
[8]上海市不同老年群体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对策研究[D]. 胡娟.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8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城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 安婧.武汉理工大学 2007
[10]城市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调查及服务体系探讨[D]. 李维洁.东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80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680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