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4 21:00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普及发展和自媒体网民人数的增加,网络信息传播和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并日渐与传统媒体相融合,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镜”,对大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自媒体具有开放性、即时性、传播性、自由性等特点,也由此成为公众表达意愿和诉求的重要平台,是提供并分享公众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重要途径,网络舆情也随之进入大爆发时代。如何使政府思维适应自媒体时代的发展,推动信息公开和政府透明,进而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民意表达空前自由导致网络舆情呈现“井喷式”状态,其有效治理必然就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和全新挑战。因此,本文的研究方向是以多主体参与治理为视角出发,分析自媒体时代下政府如何破解网络舆情治理的困境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及出路。笔者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文的思路。首先,本文从网络舆情相关概念入手,以治理理论、危机管理理论、议程设置理论作为文章的理论基础,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利用深度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自媒体与自媒体时代
        2.1.2 网络舆情
        2.1.3 舆情治理
    2.2 相关理论
        2.2.1 治理理论
        2.2.2 危机管理理论
        2.2.3 议程设置理论
第三章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困境与成因
    3.1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
    3.2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困境
        3.2.1 主体困境:政府以外主体参与困难
        3.2.2 手段困境:手段单一落后
        3.2.3 速度困境:反应缓慢滞后
        3.2.4 制度困境:法律的制约
    3.3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治理困境的成因
        3.3.1 应对网络舆情的意识落后
        3.3.2 网络舆情分析预判能力不足
        3.3.3 网络舆情处理方法不科学
        3.3.4 网络舆情应对体制机制不健全
第四章 国内外网络舆情治理的经验和启示
    4.1 国内应对网络舆情的积极探索
        4.1.1 改善舆情回应机制
        4.1.2 推行网络政务公开
        4.1.3 开展政府公众互动
        4.1.4 设置民意表达渠道
    4.2 国外取得的经验和启示
        4.2.1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4.2.2 形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4.2.3 引入先进网络监管技术
        4.2.4 健全广泛的自律机制
第五章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治理困境的出路
    5.1 树立网络舆情治理的正确观念
        5.1.1 树立高度重视舆情加深危机应急意识的观念
        5.1.2 树立主动引导舆情占据舆论制高点的观念
        5.1.3 树立积极应对媒体加强良性互动的观念
    5.2 加强网络舆情治理机制建设
        5.2.1 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建设
        5.2.2 加强网络自律机制建设
        5.2.3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建设
        5.2.4 加强网络舆情会商研判机制建设
    5.3 完善网络舆情法制体系
        5.3.1 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
        5.3.2 大力加强网络执法力度
        5.3.3 深入开展网络普法教育
    5.4 提升网络舆情应对技术水平
        5.4.1 加强专业科学舆情监测技术的应用
        5.4.2 加深专业科学舆情治理队伍的建设
    5.5 完善舆情治理主体体系
        5.5.1 政府要主动发起多主体参与
        5.5.2 政府要主动协调多主体互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36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836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b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