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TAUT模型的移动政务采纳模型与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UTAUT模型的移动政务采纳模型与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移动政务 UTAUT IT自我效能 感知信任
【摘要】:为分析影响公众使用移动政务的关键因素,以UTAUT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引入感知信任作为公众使用移动政务的内部信念因素,并且探索了IT自我效能对公众使用移动政务的影响。以问卷调查方式共收集到有效问卷760份。研究结果显示,改进的UTAUT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公众使用移动政务的行为。另外,实证结果还表明IT自我效能通过努力期望和感知信任作用于使用意向。最后,提出了促进公众接受移动政务的若干建议。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移动政务 UTAUT IT自我效能 感知信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GL09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专项基金项目(13JCZ04)
【分类号】:D63
【正文快照】: 1引言移动政务具有移动性、及时性、互动性、便携性、价格低廉等明显的优势,在消除数字鸿沟、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为此,我国许多政府部门都开始应用并开始推广移动政务,以期获得公众的广泛使用,从而为公众提供优质、便利、快捷的电子化公共服务。随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荣梅;;我国移动政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刘淑华;詹华;袁千里;武明戈;;移动政务与中国城市治理[J];电子政务;2011年06期
3 杨雅芬;;基于用户需求的移动政务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4 张力平;;积极稳妥地推进移动政务[J];电信快报;2014年08期
5 张杰;;移动政务的“瓶颈”在哪里?[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6年11期
6 赵文晶;;长春信息港移动政务平台建设[J];中国信息界;2006年13期
7 李诺娃;;移动政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新途径[J];新西部;2006年12期
8 王丽慧;王玮;;移动政务:人人都可享用的政府服务[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9 黄慧;王欢;;论移动政务的应用和发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姚国章;朱建国;;新加坡移动政务的应用与发展[J];电子政务;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分析师 胡玉玲;中国移动政务复合增长率达51.5%[N];计算机世界;2006年
2 贾芳;市长移动政务信箱架起沟通的“桥梁”[N];宜春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袁绍军;安全为先 移动政务应整体设计[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3年
4 胡红梅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人员;移动政务创新[N];经济日报;2013年
5 方圆 记者 曾小清;全省首个可预约移动政务大厅投运[N];四川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张黎;移动政务:指尖上的政民对话[N];中国环境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赵伟;移动政务平台:随时传递百姓声音[N];长春日报;2006年
8 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合作开发中心主任 李明升;移动政务 进入井喷期了吗[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9 特约撰稿人 郭倩瑜;移动政务 拓展之道[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10 中国消费者报 武晓黎;手机移动政务走进市民生活[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君;移动政务的功能及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诺娃;我国移动政务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靳洪俊;用户接受移动政务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文颖;北京市移动政务服务创新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庄洪盾;移动政务绩效评价:公众满意度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忠锋;乌市米东区芦草沟乡政府政务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程吟;基于无缝隙政府理论的移动政务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7 蔡雪;北京市移动政务服务应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蓝周华;情景感知服务对移动政务持续使用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丁慧;移动政务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塔斯坦别克·木斯塔帕;移动政务服务质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23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523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