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 绩效评估 指标体系 价值取向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设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学术界加深了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作为我国政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也应适应潮流,但在现实中,我国目前一系列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难以适应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性。因此,建立一套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尤为迫切。本文正是在这一现实情况下,尝试建立一套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期满足现实需要,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本文大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主要包括选题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概括总结以及文章的可能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阐释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对基本理论的介绍,基本概念界定;第三部分是在分析我国一般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所遵循的原则、价值取向、特殊性及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流程;第四部分着重介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内容,共建立三级指标体系,并对每一层次的指标进行说明,同时,在这部分中,还介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评估方法;该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第五部分是结语,在结语部分主要说明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文章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民族自治地方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也存在着特殊性,本文在构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时,突出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性,同时借鉴了一般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共性,使个性与共性相融合。
【关键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 绩效评估 指标体系 价值取向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21
- 1.1 研究目的、意义及对象8-9
- 1.1.1 研究目的8
- 1.1.2 研究意义8-9
- 1.1.3 研究对象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8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9-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6
- 1.2.3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现状16-18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18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18-20
-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20-21
- 2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概述21-26
- 2.1 重要概念的界定与分析21-23
- 2.1.1 政府绩效21
- 2.1.2 政府绩效评估21-22
- 2.1.3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22
- 2.1.4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22-23
- 2.1.5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23
- 2.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23-26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23-24
- 2.2.2 民族区域自治理论24
- 2.2.3 绩效管理理论24-25
- 2.2.4 系统论25-26
- 3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原则、价值取向及特殊性26-33
- 3.1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遵循的原则26-27
- 3.2 构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遵循的价值取向27-29
- 3.2.1 维护民族自治地方政治稳定与发展27
- 3.2.2 改善民族自治地方公共服务与民生27-28
- 3.2.3 推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创新28
- 3.2.4 增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生态职能和生态责任28
- 3.2.5 保护民族自治地方宗教文化28-29
- 3.3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特殊性29-31
- 3.3.1 指标体系设立依据的特殊性29
- 3.3.2 指标体系设立指导思想的特殊性29-30
- 3.3.3 指标体系内容的特殊性30-31
- 3.4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流程31-33
- 4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33-45
- 4.1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成的分析34-38
- 4.1.1 指标体系的总括34-36
- 4.1.2 共性指标的选取36-37
- 4.1.3 特殊性(个性)指标的选取37-38
- 4.2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分析38-42
- 4.2.1 内部评估主体39
- 4.2.2 外部评估主体39-42
- 4.3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方法分析42-45
- 4.3.1 3E评价法42
- 4.3.2 平衡记分卡法42-43
- 4.3.3 标杆管理法43-45
- 5 结语45-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51
- 作者简介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额·乌力更;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力保障机制研究[J];理论研究;2000年02期
2 刘惊海;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2期
3 张宝安;“九五”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述[J];今日民族;2001年07期
4 戴小明,魏红英;来自民族自治地方的思考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加强民族立法 发展繁荣民族自治地方 辽宁省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培训班结束[J];满族研究;2002年02期
6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巡礼[J];今日民族;2005年08期
7 康耀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8 雍海滨;;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及其运用[J];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9 郭宝亮;李春林;;西部开发背景下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探讨[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黄光学;;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J];中国民族;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清;;政治生态主义视阈中的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宝奇;林红;;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3 周建明;;民族自治地方新闻发布的现状与发展[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4 张锡盛;;西部开发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三题(纲要)[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杨文顺;;浅谈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文明建设[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健君;;论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权制度[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7 杨梅;;西部大开发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8 周健;;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法律条文细化的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9 张殿军;;协商民主视野的族际政治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创新[A];中国民族法治发展报告(2011)[C];2012年
10 潘红祥;;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行使的阻却因素与调适对策——基于系统理论的分析[A];2013年中国民族法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充分反映民族自治地方的真实意愿[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贺觅;关于做好帮助指导民族自治地方州庆、县庆工作的思考[N];贵州民族报;2007年
3 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 张存良;论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发展的基本任务[N];大理日报(汉);2007年
4 张建平;我省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扶持帮助[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5 ;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N];黑龙江日报;2007年
6 果洪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税收思考与建议[N];中国民族报;2003年
7 闵伟轩;民族自治地方贫困人口同比略有下降[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周志忍;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建构与拓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韩璐;从公共管理学视角探讨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的实现[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邸铭旭;促进民族自治地方跨越式发展[N];友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普永贵;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谢尚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政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汤法远;社会转型期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吕中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康耀坤;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付明喜;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王照地;民族自治地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8 孙丽君;法律变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姜保红;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高韫芳;当代中国中央政府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高飞;民族自治地方领导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金阿拉坦苏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保障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元军;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变通权[D];延边大学;2007年
4 马晓菲;论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权的保障与规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李艳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6 郭廷廷;民族自治地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7 杨晓瑜;突出民族特色 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刘慧;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法治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杨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之实施困境与对策[D];延边大学;2010年
10 金金光;论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1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55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