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治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治理研究
【摘要】: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与方法论诉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科学高效的治理价值与理念,预示着传统的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从而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治理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的背景下,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社会问题、群体性事件频发,相应的就需要新的社会体制模式的改进与创新。同时,社会治理理念的提出,需要理论不断的深化和丰富,社会治理创新也亟待推进。经济发展并不等于社会发展,而只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经济发展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民生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社会矛盾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治理创新的同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同时,进一步还权于社会,激发社会活力,使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同时通过各种治理主体合作治理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研究深化社会治理理论对于加强党的领导、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治理的关系进行阐述,从社会治理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入手,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治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其次系统地阐释了当前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进一步深入细化社会治理的相关内容,分析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立足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以及针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即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措施,对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出几点建议,才能更好的促进和谐社会构建,重点落脚于如何进行社会治理创新。本文在以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几点创新:第一,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具体举措;第二,本文更加注重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核心,即合理界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功能,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第三,分析了通过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深化城市治理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功能;第四,以实践为基础,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分析社会治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全面论述社会治理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和谐社会 社会管理 社会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7-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 1.2.1 国内研究现状8-9
- 1.2.2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10-11
- 第二章 社会治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11-23
- 2.1 社会治理的概念及其内涵11-13
- 2.1.1 社会治理的概念11-12
- 2.1.2 社会治理的科学内涵12-13
- 2.2 社会治理的基本职能13-16
- 2.2.1 创新社会事业改革,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4-15
- 2.2.2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有利于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5-16
- 2.3 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联系与区别16-20
- 2.3.1 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联系17-18
- 2.3.2 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区别18-19
- 2.3.3 社会管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局限19-20
- 2.4 社会治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20-23
- 2.4.1 社会治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20-21
- 2.4.2 社会治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需要不断创新21-23
- 第三章 当前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23-29
- 3.1 当前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3-24
- 3.1.1 社会治理主体和社会治理手段比较单一23
- 3.1.2 意愿诉求机制不畅,保障体制不够完善23-24
- 3.1.3 社会治理的法制体系发展缓慢24
- 3.2 当前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24-26
- 3.2.1 治理主体的观念落后24-25
- 3.2.2 政府治理职能界定不清25
- 3.2.3 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25-26
- 3.2.4 社会治理的运行机制不到位26
- 3.2.5 社会治理的相关制度不健全26
- 3.3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重点要强化社会治理创新26-29
- 3.3.1 正确认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关系27
- 3.3.2 正确处理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治的关系27-29
- 第四章 为社会和谐须加强社会治理创新29-43
- 4.1 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制度构建29-31
- 4.1.1 社会治理主体制度29-30
- 4.1.2 社会治理公开制度30
- 4.1.3 社会治理协商制度30-31
- 4.2 社会治理创新的社会资源配置模式的转变31-34
- 4.2.1 社会活动需要关注资源配置的问题31-32
- 4.2.2 提升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建立新型社会治理模式32-33
- 4.2.3 提升政府对分配的调控功效33-34
- 4.3 社会治理创新中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发展34-36
- 4.3.1 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咨政功能34
- 4.3.2 促进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服务功能34-35
- 4.3.3 提高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维稳功能35-36
- 4.4 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增强社会发展活力36-40
- 4.4.1 完善中国特色公民治理,促进基层社会合作治理36-37
- 4.4.2 加强思想意识对社会治理方式改进的支撑作用37-39
- 4.4.3 扩大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范围39-40
- 4.5 在社会治理创新中推进依法治理40-43
- 4.5.1 树立法治思维,更新法治理念40
- 4.5.2 坚持民生导向,搭建法治平台40-41
- 4.5.3 加强科学立法,完善法律体系41-43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43-44
- 参考文献44-4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6-47
- 致谢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旺来;闫莉娜;;文明与和谐:兼论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弱势群体[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罗柏林;;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意识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8期
3 黄志坚;;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4 刘莲香;王正军;;论和谐社会视域中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学理论;2009年24期
5 赵玲;王跃飞;;浅谈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素质教育[J];学习月刊;2010年06期
6 赵菁;;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意识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3期
7 孙英;;和谐社会视域中对公平和正义的诉求[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6期
8 刘光明;李秀兰;;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熊小兵;;和谐社会视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J];学理论;2009年11期
10 刘明远;;浅议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政府职能的转变[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锐;;和谐社会视域中政府职能转变与管理体制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宋劲松;;和谐社会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兴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道德冷漠”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迪;和谐社会视域下公安系统形象的改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贺宇婷;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公平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4 朱辰丰;和谐社会视域下延边农村宗教问题探究[D];延边大学;2016年
5 郭静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治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富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袁晓静;和谐社会视域下阶层矛盾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曹锐;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调研系统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张海英;和谐社会视域下德性重建的要素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10 王亚敏;和谐社会视域下农民利益表达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52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552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