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视角下失独家庭扶助体系的重构
本文关键词:家庭、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视角下失独家庭扶助体系的重构
【摘要】:现有的失独家庭扶助体系主要是从"家庭—国家"二维互动模式出发形成的政府主导型扶助体系。"政府失灵"导致现有扶助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市民社会理论强调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在失独家庭扶助领域,建立"家庭—市民社会—国家"三维良性互动的扶助体系既有必要性,也有其独特优势,能够有力完善现有扶助体系。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失独家庭 扶助体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71233001,71490732)
【分类号】:C924.21;D669.1;D632.9
【正文快照】: 一、引子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逐步实现和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推动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与此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一系列社会负面后果也逐步显现。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志鹰;试析韩国市民社会的发展[J];国际观察;2000年04期
2 郑强;市民社会与法治[J];外国法译评;2000年04期
3 D.里夫,孙晓莉;市民社会的错误浮现[J];哲学译丛;2000年03期
4 托马斯·卡罗瑟斯,薄燕;市民社会[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07期
5 韩克庆;市民社会与中国的现代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6 王玉琼,唐桦;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社团视角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9期
7 应德平;市民社会及其约束力的利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9期
8 刘世俊,王海玲;我国“市民社会”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王新生;市民社会的文化特征[J];思想战线;2002年04期
10 白钟国;市民社会的政治关系学[J];当代韩国;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勇;薛新娅;;市民社会与中国选择——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谈起[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童海芳;;走向和谐——试论我国市民社会的法治构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李钧;;公共空间与生活诗学——30年代的市民社会与市民小说摭谈[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4 张海夫;;从市民社会走向城市和谐[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方印;;生态市民社会建设与民法生态化课题研究论纲[A];贵州法学(2014年第9期)[C];2014年
6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阿拉斯代·麦金太尔;王金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条未行之路”[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赵可;;浅论葛兰西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勇;;市民社会涌动下小城镇规划编制中的公众参与[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荆;;近现代中国的政权与社会:概念、史实、线索、个案、感想[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昌奇(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市民社会的三种话语[N];长江日报;2005年
2 肖岁寒;何谓“市民社会”?[N];中国社会报;2000年
3 徐u!民;对市民社会的历史解读[N];光明日报;2007年
4 顾骏;什么是“市民社会”[N];解放日报;2007年
5 陈创生;市民社会与我国和谐社会构建[N];学习时报;2006年
6 乔新生;“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不是一回事[N];北京日报;2008年
7 韩立新;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N];学习时报;2008年
8 乐清市委党校 谢安民;从熟人社会到市民社会和公民国家[N];温州日报;2008年
9 王新生;市民社会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N];学习时报;2008年
10 李公明;公民是市民社会的……真正灵魂[N];东方早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勇;论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D];吉林大学;2010年
2 胡晓;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网络公共领域治理[D];中南大学;2013年
3 王代月;黑格尔和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5 高峰;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李永忠;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的中国公民社会建设[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
本文编号:553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55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