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公共行政学中国化的内生性进路:解构理想类型的实践过程

发布时间:2017-08-03 04:06

  本文关键词:公共行政学中国化的内生性进路:解构理想类型的实践过程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行政学 中国化 本土化 实践(praxis) 理想类型


【摘要】:公共行政学中国化命题的提出,直观上是将公共行政学视为一门来自西方的学科。如何将美国公共行政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中国实践,构成了公共行政学中国化外生性进路的标准话语。理论和实践(practice)的区分不是天然的,不存在单向的充分反映实践的理论和从外而内地应用于实践的理论,它们是反身性的共在。内生性进路下的公共行政学中国化,总体而言是本土化的、实践者主导的实践导向的此在发掘。周遭世界中的公共行政互动对公共行政学中国化的重要性就在于扭转长期以来突出所谓的政策执行、政治中立等舶来概念而缺乏深层的事实基础的局面。当代中国的治理叙事特别是国家治理叙事构成了中国化公共行政学考察行政互动的宏观背景。如何以局内人视角将周遭世界的行政互动与共同世界的治理话语结合成为统一的叙事图景,构成了公共行政学中国化的现时任务。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关键词】公共行政学 中国化 本土化 实践(praxis) 理想类型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060) 中共中央编译局社会科学基金招标重点项目(12ZBA04)
【分类号】:D035
【正文快照】: 在具有象征意义的《行政学研究》中,威尔逊明确提出了从欧洲引入的行政学所面对的美国化任务,这一任务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要在思想、原则、观念和目标各个方面实现美国化。(1)美国对欧洲行政学的借鉴和消化成就得到了公认,甚至成了公共行政学的“正统”,这构成了中国公共行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梦中;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回顾(下)[J];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06期

2 张桂英;;公共性为公共行政学之重建不可或缺的维度[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杨鹏亮;王维国;;论公共行政学的范式转型[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王建强;论公共行政学的范式转向[J];理论导刊;2005年04期

5 王维国;公共行政学发展理路之反思[J];榆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马骏;;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反思:面对问题的勇气[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陈淑伟;;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危机:概念矛盾与研究困境[J];兰州学刊;2007年06期

8 倪星;付景涛;;我国公共行政学教育模式反思[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赵书山;;公共行政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J];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秋石;;《重视语言:公共行政学的叙述性基础》评述[J];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骏;;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反思:面对问题的勇气[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齐明山;王资峰;胡于凝;;寻找公共行政学的使命[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丹婷;;真实的启迪:论质的研究及其在公共行政学中的应用[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4 张劲松;尹婷婷;;论公共行政学教学法的改进与优化[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5 张劲松;尹婷婷;;论公共行政学教学法的改进与优化[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丹婷;;真实的启迪:论质的研究及其在公共行政学中的应用[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7 樊清;;对公共行政学理论科学主义的批判性反思[A];2013年区域经济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陈辉;;中国公共行政学的范式研究[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m:;;公共行政学基础的公共产品理论:其与公共哲学思想共生关系的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马骏;於莉;;公共预算研究:中国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田玉海;《公共行政学》:为“公”行“政”[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马骏;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尚虎平 南京审计学院公共管理与绩效评估研究院;“双螺旋”演进与潮流G诞生:公共行政学的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金太军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行政学的逻辑起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何艳玲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马骏与《公共行政评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何艳玲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大变局时代的责任行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黄小勇;传统公共行政学中的管理传统[N];学习时报;2004年

8 仲崇盛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视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李虎群;“必也正名乎!”[N];学习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敏;新公共行政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诗宗;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于玮婧;弗雷德里克森的社会公平观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夏路燕;西沃之争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借鉴意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3 徐桂珍;我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的路径选择[D];中南大学;2012年

4 黄克宇;公共行政学视域中人性假设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对策[D];湘潭大学;2009年

5 周春晓;西蒙公共行政学方法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代南;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厘清与界定[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晓强;公共行政的人本向度[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0年



本文编号:612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612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2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