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的自助组织参与与社会支持利用
本文关键词:癌症患者的自助组织参与与社会支持利用
更多相关文章: 癌症患者自助组织 参与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感知 社会支持利用
【摘要】:任何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支持,癌症患者较常人更需要社会支持。但是,临床研究资料显示,癌症患者即使比健康人士拥有更多的“实际存在的社会支持”,但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水平往往低于健康人士。而大量的先行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参与自助组织活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支持利用水平。那么,为什么癌症患者参与自助组织活动能够有助于他们社会支持利用水平的提高?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本文在文献研究和以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为对象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论证。以200名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会员和200名未参加癌症患者自助组织的癌症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73份和165份,共计338份。并对上海市癌症俱乐部的5名会员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追踪访谈调查。根据先行研究把社会支持可区分为“实际存在的社会支持”(Actual support)和“感知到的社会支持”(Perceived support),本文提出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对“实际存在的社会支持”的感知水平;二是增加或扩充“实际存在的社会支持”。依据在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调查中所获取的一手资料,本文从上述二个方面分析癌症患者自助组织活动参与有助于提高其社会利用水平的机制。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可归纳如下:首先,癌症患者参加自助组织活动,有助于他们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已经拥有的“实际存在的社会支持”的感知,从而提高社会支持利用水平。这是因为:癌症患者积极地参与自助组织活动,有助于促进其应对方式的积极化;应对方式的积极化则有助于提升其对已经拥有的“实际的社会支持”的感知;而社会支持感知水平越高,就越有助于提高其对已经拥有的“实际的社会支持”的利用水平。另外,很多癌症患者会在参与自助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由“受助者”向“助人者”的角色转换,而这又会促成其应对方式在更高层次的积极化。其次,癌症患者参加自助组织,有助于增加其可利用社会支持资源,从而扩大其“实际的社会支持”,提高其社会支持利用水平。这种新增的可利用社会支持资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癌症患者自助组织成员间的资源共享;(2)分享癌症患者自助组织以组织的力量从外部获取的各类社会支持资源;(3)癌症患者随着应对方式的积极化改变,而采取更加主动的方式去争取社会支持资源。再次,上述研究结论至少在理论上可以推广于其他患者及其家属或家长群体,参与自助组织活动当有助于他们社会支持利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癌症患者自助组织 参与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感知 社会支持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2.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序言9-23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9-10
- 1.1.1 问题的提出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文献回顾10-18
- 1.2.1 癌症患者社会支持研究述评10-13
- 1.2.2 癌症患者自助组织功能研究述评13-18
- 1.3 分析框架和核心概念18-19
- 1.3.1 分析框架18
- 1.3.2 核心概念18-19
- 1.4 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19-23
- 1.4.1 研究方法20-21
- 1.4.2 测量工具21-23
- 第2章 研究对象23-31
- 2.1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23-29
- 2.1.1 成立和发展23-27
- 2.1.2 理念和实践27-29
- 2.2 追踪调查对象29-30
- 2.2.1 追踪对象的选定29
- 2.2.2 追踪对象的基本情况29-30
-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会员的俱乐部活动参与与社会支持利用水平的提高31-58
- 3.1 会员的俱乐部活动参与与癌病应对方式31-46
- 3.1.1 会员的俱乐部活动参与31-42
- 3.1.2 会员的癌病应对方式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变42-46
- 3.2 会员的社会支持感知与社会支持利用46-56
- 3.2.1 会员的癌病应对方式积极化与社会支持感知提升46-51
- 3.2.2 会员的社会支持感知水平与社会支持利用水平的相关性分析51-56
- 本章小结56-58
- 第4章 患者的俱乐部入会与社会支持资源拓展58-66
- 4.1 会员相互扶持与社会支持资源拓展58-62
- 4.1.1 会员相互扶持的形式58-60
- 4.1.2 会员相互扶持的功能60-62
- 4.2 组织的力量与社会支持资源的拓展62-65
- 4.2.1 “义务支持”资源的拓展63
- 4.2.2 “友情支持”资源的拓展63-64
- 4.2.3 “专业支持”资源的拓展64
- 4.2.4 “道义支持”资源的拓展64-65
- 本章小结65-66
- 第5章 结语66-68
- 5.1 结论66
- 5.2 讨论66-68
- 参考文献68-72
- 附录A 调查问卷72-77
- 附录B 普通会员访谈提纲77-78
- 附录C 俱乐部管理人员访谈提纲78-79
- 致谢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萍;徐晓暖;;改善贫困文化 强化社会支持的对策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08期
2 陈思;郝军;;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金_;论历史上的改革与社会支持[J];理论探讨;1991年03期
4 顺言;;官告民也应得到社会支持[J];乡镇论坛;1993年01期
5 杨雪冬;;先提升政党能力[J];资料通讯;2004年10期
6 郑宏志,陈功香;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严建雯,陈传锋,Mike Murphy;我国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服务[J];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8 钟文娟;方鹏骞;郭石林;徐琼花;汪莹;周莹;;社区居民社会支持的初步调查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年11期
9 张学东;;社会支持视角下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合[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苟雅宏;;社会支持基本理论研究概述[J];学理论;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林园;方晓义;程虹娟;高晶;;不同来源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其满意度差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郑雯;胡竹菁;;不同层次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张芙蓉;;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赵晶晶;孔风;;大学生害羞、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胡春梅;王蕾;;殡葬职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徐晟;吴捷;周雪梅;;老年人死亡态度、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邱慧燕;戴斌荣;;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韩笑;姚本先;;大学生自我表露、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林玲;;连江、长乐海外留守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 郭虹;社会支持是民生重建的重要力量[N];四川日报;2010年
2 记者 陈丽霞;社会支持切乳患者提升术后信心[N];联合时报;2014年
3 于阳 天津社会科学院犯罪学研究中心;弱势群体的犯罪防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李季玲;“学生豆奶计划”还需社会支持[N];吉林日报;2000年
5 天津中天职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 李军;社会支持可以帮助“老知青”减压[N];健康报;2009年
6 ;对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4年
7 ;甘肃鼓励社会支持文化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华东师范大学 吴薇;引入社会支持 助力高校帮困育人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曹爱生;博物馆培育社会支持力市场的困难与对策[N];中国文物报;2006年
10 记者 高浩荣;朝媒体说国际社会支持中国和平统一[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乐;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3 王大胜;基于社会支持的职业倦怠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刘小群;初中生欺负行为及其与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3年
5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维明;老年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雷俊;肾移植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相关炎性介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海燕;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求助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淼;私营企业主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张博;高中生失败恐惧、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李艳春;大学生感悟社会支持和感戴的现状调查及其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晓晖;高中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琳琳;长春市高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景永f;师范类高校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玉妍;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周慧媛;城市失独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43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64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