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藏彝走廊研究:统一国家意识的塑造

发布时间:2017-08-10 17:34

  本文关键词:藏彝走廊研究:统一国家意识的塑造


  更多相关文章: 藏彝走廊 东西向度 统一国家意识


【摘要】:通过梳理藏彝走廊区域东西向度的交流史,分析和论证费孝通提出藏彝走廊的时代背景、文本和个人学术经历,认为有必要强化和重构藏彝走廊东西向度上的研究。考察藏彝走廊东西向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东西向度具有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比较和综合东西向度与南北向度上的研究,认为对藏彝走廊区域的研究不应厚此薄彼而忽视对根本问题的观照。藏彝走廊研究的根本问题是统一国家意识的塑造,是中华文明如何"和而不同"的问题。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关键词】藏彝走廊 东西向度 统一国家意识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早期社会学中国化的西南乡村建设经验研究”(项目批准号:12CSH0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C912.4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政委;;论民族走廊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J];铜仁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 曹大明;;论民族走廊研究中的三个问题[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永攀;;驻藏大臣赵尔丰与西藏[J];人民论坛;2010年16期

4 徐君;;清末赵尔丰川边兴学之反思[J];中国藏学;2007年02期

5 王东杰;;学术“中心”与“边缘”互动中的典范融合: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1924—1949)[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杨华军;陈昌文;;西藏林卡与汉地园林的比较研究[J];中国藏学;2006年01期

7 李绍明;藏彝走廊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4期

8 杨华军,陈昌文;西藏人口统计的历史和分析[J];中国藏学;2005年03期

9 李星星;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J];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3期

10 李茂郁;论赵尔丰[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华军;;藏彝走廊研究:统一国家意识的塑造[J];西藏研究;2016年03期

2 杨文笔;;甘宁穆斯林族群与文化的交流通道——“西河民族走廊”的人类学视阈[J];青海民族研究;2016年02期

3 李智环;;论“一带一路”语境中的“民族走廊”及民族关系——基于云南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01期

4 严庆;;“互嵌”的机理与路径[J];民族论坛;2015年11期

5 向玉成;肖萍;;华西边疆研究学会外国会员的康区游历考察及其影响[J];青海民族研究;2015年04期

6 罗群;朱强;;20世纪以来“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述评[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7 杨华军;;藏彝走廊研究中的统一国家意识——兼论抗战期间康藏地区的乡村建设[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8 裴圣愚;;萨赫勒地带宗教冲突研究——兼论中国民族走廊研究的新视角[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9 喻永庆;;民族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10 万少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动漫产业化开发初探——以粤东畲族“招兵节”传统仪式为例[J];戏剧之家;2015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硕;;关于藏彝走廊的民族与文化格局——试论藏彝走廊的文化分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12期

2 马戎;;中国社会的另一类“二元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的人文解读[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李绍明;;论武陵民族区与民族走廊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黄国信;温春来;吴滔;;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6年05期

6 石硕;;藏彝走廊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区域类型及其与甘青地区的联系[J];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02期

7 何建木;论远古中南半岛与中国西南的整体性格局[J];史学月刊;2005年08期

8 李星星;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J];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3期

9 陈剑;黄河长江上游史前文明互动研究的新进展——青藏高原东麓史前考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西部考古协作会记略[J];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3期

10 李星星;藏彝走廊的历史文化特征[J];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树民;;藏彝走廊——区域研究的沃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1期

2 王铭铭;;藏彝走廊——多学科区域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1期

3 吴其付;;藏彝走廊与遗产廊道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4 石硕;;关于认识藏彝走廊的三个角度与研究思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郭岚;;袁晓文、李锦的《藏彝走廊东部边缘族群互动与发展》出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段渝;;藏彝走廊与丝绸之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2期

7 曾现江;;吐蕃东渐与藏彝走廊的族群互动及族群分布格局演变[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石硕;;关于藏彝走廊的民族与文化格局——试论藏彝走廊的文化分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12期

9 陈心林;;藏彝走廊研究刍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10 王铭铭;;初入“藏彝走廊”记[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硕;;藏彝走廊:一个独具价值的民族区域——谈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概念与区域[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2 刘复生;;族群问题三议——以藏彝走廊民族为例[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3 刘辉强;;藏彝走廊的民族语言[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4 尚云川;;“藏彝走廊”的民族语言文化特征[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5 曾现江;;藏彝走廊的蒙古祖源记忆与传说概论[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6 孙宏年;;20世纪的西康建省与藏彝走廊地区的发展初探[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7 艾南山;;藏彝走廊的地缘环境和发展刍议[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3期 总第17期)[C];2005年

8 石硕;;神的居所:藏彝走廊中的碉楼——从民族志材料看碉楼起源的原初意义与功能[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白志红;;藏彝走廊中“藏回”的民族认同及其主体性——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藏回”为例[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10 邓平;;藏彝走廊“锅庄贸易”的机制和启示[A];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绍明;费孝通论藏彝走廊[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石硕 梁枢;藏彝走廊:思想的源地[N];光明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宋明;“藏彝走廊”上的凉山亮点多[N];凉山日报(汉);2006年

4 闵克;“藏彝走廊族群认同及社会文化互动”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张原;对“藏彝走廊”的人类学审视[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周万任;尔苏藏族瑰宝——《母虎历书》[N];中国文物报;2014年

7 记者 陈四四;麦坪遗址 佐证藏彝走廊文化交流[N];四川日报;2006年

8 齐健;藏彝走廊沟通中国南北丝绸之路[N];西部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现江;胡系民族与藏彝走廊:以蒙古族为中心的历史学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爽;藏彝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1年

2 陆刚;互动与相融[D];北方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灿松;白族商人与“藏彝走廊”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吕登凤;九龙县藏彝走廊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52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652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9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