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民族互嵌与文化共生——对芒旦傣族村“与汉为邻”的文化透视

发布时间:2017-08-12 17:18

  本文关键词:民族互嵌与文化共生——对芒旦傣族村“与汉为邻”的文化透视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互嵌型社区 文化共生 傣族 芒旦村


【摘要】:"民族互嵌型社区"是我国当下民族工作中的全新概念与创新之举。居住在民族杂糅聚居区域的芒旦傣族村,可看作是研究中国"民族互嵌型社区"的一则缩影与实例,本文从这一代表性社区的调查出发,采用"文化共生"的学术视角,对"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内涵、特征、意义与可行性进行研究,并认为"文化共生"与"民族互嵌"存在同质模式的关联性结构,其在于生存空间、资源竞争与经济文化发展、政策的嵌入建设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芒旦村的案例向我们表明"民族互嵌型社区"在我国一直存在着民间经验与现实基础,其超越"唯民族认同"的社区整合实践对建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关键词】民族互嵌型社区 文化共生 傣族 芒旦村
【分类号】:D633
【正文快照】: 201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明确提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同年9月的民族工作会议又指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并谈到这不再仅针对新疆而谈,而是一项关于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建国;为发展注入精神动力——浅论区域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J];人民论坛;2005年10期

2 康素娟;;网络文化冲击下的传统文化发展思考[J];理论导刊;2009年11期

3 王晓升;;按文化生产的逻辑掌握文化领导权[J];人民论坛;2011年32期

4 吕乃基;文化转型及文化主体重构[J];民主与科学;1995年04期

5 耿元骊;;在交流中保持文化主体意识[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7年03期

6 周 宁;文化中的人格与自我[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7 杨世秀,邰蓉莉;试论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关系[J];四川党史;2002年05期

8 李富荣;全球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研究;2003年06期

9 方学军;先进文化的哲学思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王习怀;;真抓实干发展文化产业[J];理论与当代;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井君;;文化的视听时代[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晖;冯晓莹;;大学·文化·传承·发展——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3 漆玲;;略论社会和谐的文化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解学芳;臧志彭;;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全球化与国家网络文化安全[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5 刘泾;;新时期廉政文化的创新——以培育公民规则意识为视角[A];国家治理: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12年

6 翟媛媛;欧阳曦;;科技与文化:文化生产力的核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7 戴建兵;;关于民间思想的一点想法[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8 萧鉀父;;东西慧梦几时圆?——世纪之交的文化寄语[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9 任容;;透过文化变迁审视价值观念更新[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格西科才·慈智木;;大力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A];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卢敦基;协商文化是政协文化的核心[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马宝和;应该多一些对文化的思考[N];鞍山日报 ;2011年

3 刘金祥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社会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中介组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安庆师范学院 罗本琦;文化强省建设应注重整体推进[N];安徽日报;2013年

5 ;建立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余敦康;十三经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象征[N];光明日报;2001年

7 华东政法学院 胡克培;浅议社区文化的构成及其功能[N];中国社会报;2001年

8 李德顺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人文学院院长);破除四大误区,建设和谐文化[N];南京日报;2007年

9 杨卫泽;深化文化认识 再铸文化辉煌[N];无锡日报;2006年

10 本报评论员;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雪晴;摇摆与尴尬的文化身份[D];扬州大学;2015年

2 谭慧;我国公安警察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万璐;文化远近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的影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姜鸣凤;区域创新文化作用分析及评价—以山东省为例[D];济南大学;2010年

5 尉馨元;中国传统危机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兰艳;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科技文化的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7 汪继红;从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看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8 朱万新;《中国审美文化简史》第七章英译实践报告[D];鲁东大学;2015年

9 许鹤凡;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再表达[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黄永;明清北京高梁桥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62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662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b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