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子政务为依托构建聚焦家庭的社会管理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8:22
本文关键词:以电子政务为依托构建聚焦家庭的社会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改革过程中,城乡原有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迁。在城市,传统的单位制解体,原有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单位管理的社会成员,已经不再由单位负责;在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集体化式微,家庭成为独立的个体从事生产活动,全体社会成员均成为独立于组织之外的“自由人”,作为管理者的政府对社会成员的监督管理能力逐渐减弱,甚至失效,造成社会乱象频发、民众不公平感加深、社会总体“趋乱”的不良状态,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逐年增大,官员腐败日趋严重,社会保障失衡加剧等等。社会结构整体与原有结构相比较呈现“碎片化”状态。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社会的核心和基石,应该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对象。国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忽视家庭的重要性,是这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设想了构建聚焦家庭的社会管理模式,并依靠电子政务作为工具来辅助这个社会管理模式的运行,其达到的目标是: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真正意义的转型升级。本文观点具有理论和现实方面的意义,是创新型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电子政务 社会管理 新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绪论9-21
- 一、选题背景9-10
- 二、研究意义10-11
- (一)理论意义10
- (二)现实意义10-11
- 三、相关研究综述11-20
- (一)国内外关于家庭政策的研究综述12-16
- (二)国内外关于电子政务的研究综述16-20
- 四、研究方法20
- 五、论文结构安排20-21
- 第一章 现行社会管理模式分析21-32
- 第一节 现行社会管理模式现象层面的描述及解析22-27
- 一、社会基层管理呈现“碎片化”22-24
- 二、社会分配逆向调节24-26
- 三、社会关系“灰箱化”26
- 四、社会意识形态受到冲击26-27
- 第二节 现行社会管理模式的历史考察27-29
- 一、农村管理模式的历史及现状考察27-28
- 二、城市管理模式的历史及现状考察28-29
- 第三节 现行社会管理模式的负效应29-32
- 一、现行模式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阻滞29
- 二、现行模式是阻碍制度改革的隐形屏障29-30
- 三、现行模式产生对社会公众意识的“毒化”效应30-31
- 四、长期累积的负效应构成了隐形的安全威胁31-32
- 第二章 聚焦家庭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理论概述32-52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32-37
- 一、家庭——社会的基本利益主体32-33
- 二、政府——社会的公共服务主体33
- 三、政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分析33-37
- 第二节 聚焦家庭的社会管理模式结构功能描述37-48
- 一、聚焦家庭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与现有模式之间的区别37
- 二、聚焦家庭的社会管理模式运作方式37-46
- 三、新模式的服务提供方式46-47
- 四、新模式带来的其他相关问题47-48
- 第三节 新型社会管理模式法律及政策支持48-52
- 一、新型社会管理模式的法律体系建设48-50
- 二、政府为家庭服务的过程需要政策作为落实手段和牵引力量50-52
- 第三章 新型社会管理模式推行需破除现实障碍52-58
- 第一节 思想障碍52-53
- 一、深刻认识改革现有社会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52
- 二、突破现有社会管理模式带来的“路径依赖”52-53
- 三、要有克服重重阻力的思想准备53
- 第二节 组织障碍53-54
- 一、新模式的推行必须依靠顶层设计53
- 二、新模式实施必然对相关职能部门运行模式和权力结构产生影响53-54
- 三、新模式实施必然打破基层组织现有的管理结构和模式54
- 第三节 法律障碍54-56
- 一、确立家庭法律体系的立法精神54-55
- 二、对现行法律进行梳理55-56
- 三、在实践中逐步充实完善56
- 第四节 技术障碍56-58
- 一、基础设施的建设56
- 二、公众电子政务技术基本素养的提升56-57
- 三、数据隐私的保护57
- 四、数据安全的保障57-58
- 第四章 聚焦家庭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实施步骤58-65
- 第一节 准备阶段58-62
- 一、统一思想认识58-59
- 二、制定工作计划59-61
- 三、试点61
- 四、评估总结,完善方案61-62
- 第二节 组织建设62-64
- 一、组织建设需注意的问题62-63
- 二、转变基层社区自治模式63-64
- 第三节 推广和立法64-65
- 一、扩大试点,,逐步推广64
- 二、逐步完善,纳入法制64-65
- 第五章 聚焦家庭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预期效应65-72
- 第一节 社会结构有序化65-67
- 一、从“碎片化”到有序化65
- 二、从“灰箱化”到透明化65-66
- 三、从农村“空心化”到新农村的复兴66-67
- 第二节 社会分配公正化67-69
- 一、促进社会财富调节趋向公正化67-68
- 二、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趋向整体均衡68
- 三、促进地区间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均衡68-69
- 第三节 社会关系和谐化69-70
- 一、干群关系趋向和谐69
- 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和谐69-70
- 第四节 社会改革顺畅化70-72
- 一、税制改革的隐性障碍消除70
- 二、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夯实70-71
- 三、政府机构的行政内耗降低71-72
- 总结和展望72-75
- 参考文献75-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杰;加快发展河北省的电子政务[J];经济论坛;2001年16期
2 ;电子政务的内涵[J];w挛胖芸
本文编号:687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687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