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灾后重建”过程的国家权力与地域社会——以灾害记忆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7-08-26 01:22

  本文关键词:“灾后重建”过程的国家权力与地域社会——以灾害记忆为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地域社会 文化记忆 灾害学 唐山大地震 海原大地震 工作秩序 生活秩序 地震台 唐山抗震纪念碑 口头传承


【摘要】:一、前言通常意义的"灾后重建",系指在灾害发生后灾民和灾区的生产生活恢复到接近灾前的状态。比如在中国,这个过程通常是三年到五年后灾民搬入新建的安置房,生产和生活秩序基本确定之后,就宣告完成。但是,本文讨论的是一个"长时段"的灾后,这个时间可能持续几十年,甚至更长。因为大量调查和研究都表明,巨大灾难发生后,在生活、工作秩序以及社会组织的重建完成之后,遗留下来的心理的和文化的创伤往往会变成一种文化记忆沉淀于地域社会的基层。而国家权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关键词】地域社会;文化记忆;灾害学;唐山大地震;海原大地震;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地震台;唐山抗震纪念碑;口头传承;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灾害记忆传承的跨文化比较研究》(14ASH015)系列成果之一
【分类号】:D632.5
【正文快照】: 一、前言 通常意义的“灾后重建”,系指在灾害发生后灾民和灾区的生产生活恢复到接近灾前的状态。比如在中国,这个过程通常是三年到五年后灾民搬入新建的安置房,生产和生活秩序基本确定之后,就宣告完成。但是,本文讨论的是一个“长时段”的灾后,这个时间可能持续几十年,甚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南;丹边宣彦;;日本社会建设新思维:地域社会的新公共性建设——以丰田市团体活动为例[J];东北亚论坛;2013年05期

2 郭秋兰;;宋代赣南盐子狱的地域社会背景分析[J];历史文献研究;2011年00期

3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与国家建设——以省为考察对象[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林星;闽台地域社会研究的新视野——读《闽台地域社会与族群文化新探》[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徐进;;党、革命动员和地域社会:论中共河北党组织(1928~1934)[J];史学月刊;2007年12期

6 周建新;刘宇;;“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秋兰;;宋代赣南盐子狱的地域社会背景分析[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0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扬;近代辽宁地域社会视野下的寺庙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杰;明清江南地域社会才女群体现象的社会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鲜健鹰;地域社会史的一个视角:清代湖北津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朱忠飞;帝国象征与地域社会[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38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738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f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