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质量管理论文 >

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质量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9 11:22
  2003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目前教育国际化在我国高中教育阶段的热潮高涨,各省市公办或民办普通高中都努力开设国际班(部),旨在为有留学需求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国际教育。但如何在高中阶段与国际接轨,顺利实施国际化课程并确保课程实施的质量,成为学界研究关注的重要焦点。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了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提出了改善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建议,对改善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的实施质量,提升普通高中国际化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实施的国际课程主要包括海外国际课程、国内国际课程和升学类国际课程这三大类型。海外国际课程涵盖普通教育高级水准课程和国际预科证书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国内国际课程主要是指全球通用证书项目;升学类国际课程包括TOEFL、IELTS、SAT、ACT考试课程。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的举办机制包括多元的班制安排、...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1)回应实践需求和国家政策
            (2)促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
            (3)拓展课程质量管理研究领域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国际课程研究
            (2)普通高中国际部(班)研究
            (3)课程质量保障管理研究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四)关键概念的界定
        1.国际课程
        2.普通高中
        3.质量管理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六)理论基础
一、普通高中国际课程及其质量管理解析
    (一)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的类型及其实施方式
        1.引进国际课程的类型
            (1)海外国际课程
            (2)国内国际课程
            (3)升学类国际课程
        2.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的举办机制
            (1)多元的班制安排
            (2)合理的课程组合
            (3)多样的国际合作机制
    (二)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质量管理的基本构成
        1.质量管理主体
        2.质量管理客体
        3.质量管理手段与技术
    (三)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质量管理的实施方式
        1.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质量内部管理
        2.普通高中国际课程实施质量外部管理
二、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情况概述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1.调查内容及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
        3.问卷及访谈情况分析
三、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缺乏完善的国际课程质量管理体系
        2.质量管理标准的认同度较低
    (二)内部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忽视自我评价机制
        2.缺乏高素质专业管理人员
        3.课程质量保障管理意识匮乏
四、韩国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质量管理的经验及借鉴
    (一)韩国普通高中国际部课程实施质量管理的现状
        1.高中内部国际课程质量管理
        2.高中外部国际课程质量管理
    (二)韩国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质量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1.政府政策驱引:确保国际课程质量管理有法可依
        2.加强国际认证:确保国际课程质量管理有本可依
        3.学校重视实施:确保国际课程质量管理有序运行
五、改善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质量管理的策略
    (一)提升国际课程质量保障管理意识
        1.营造良好的国际课程质量保障管理氛围
        2.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促进自身发展
        3.定期发放问卷调查及时解决问题
    (二)建立与完善内外部质量保障管理体系
        1.政府角色转变
        2.设立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
        3.建设信息平台
        4.多方主体参与
    (三)建立“全面化”课程质量反馈体系
        1.学生-教师反馈
        2.教师-教师-管理人员反馈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本文编号:3871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iliangguanli/3871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9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