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中国市场条件下机构投资者最优执行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10:34
   传统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市场无摩擦,即任何投资者的任何投资行为都不会改变当前的市场价格,任何方向、规模的交易都可以迅速成交。但现实的市场是不完全的,供需并不总是相等,即使在市场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交易系统报出的价格并不等于下一时刻大量买进或卖出的价格;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下,交易者要变现而未变现的资产还是处于一个虚值状态;交易者需要付出的除了变现所要的固定成本、佣金和印花税之外,还有因为自己大头寸交易导致交易价格变化而产生的变现成本。这种因为机构投资者大头寸交易而内生的变现成本和风险,就是本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回顾了本文涉及的基础理论,其后对当前该领域研究现状作了简单的介绍。 第二部分包第2、3、4、5章。第2章讨论了大单交易与价格冲击,先用大单交易前后交易间超额收益率研究了中国市场条件下的大单交易对价格的冲击及恢复情况。然后对可能影响价格冲击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对交易方向这个因素进行了着重讨论。其后通过交易量对价格冲击的微观结构建模,测算出来了我国股票的永久冲击和瞬时冲击系数,为后面的执行策略和内生性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分析提供了基础。第3章在执行成本框架下分资金约束和无资金约束讨论了最优执行策略,通过对市场冲击成本和价格波动风险权衡的建模,获得了清算期VaR框架下的最优清算策略,该最优执行策略是总头寸、交易间隔、冲击系数和波动率的函数;第4章讨论了最优执行策略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把价格冲击引入VaR模型中,以执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求解最优执行策略,然后在该最优执行策略的基础上,得到流动性风险调整的VaR。该VaR取决与瞬时价格冲击,交易头寸,市场波动性和置信水平;第5章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应用,将最优执行策略应用到ETF套利。 第三部分也即是本文的最后一章,基于前面的分析,总结全文,对所做工作进行了展望。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224;F832.51
【部分图文】:

曲线,交易策略


第一章 绪论性冲击改变了价格的平衡,而临时性冲击是因头寸大的交易者执动性供给的耗尽引起的,这并不影响下一个清算间隔的价格。在假从算术随机游走过程,并且市场反应函数是线性的情况下,获得了的解析解。厌恶参数的不同致使投资者的最优交易策略的不同,图5-1的曲线不同的期限进行交易所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的交易策略的集合。所有的头寸立即交易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时的情况,此时执行的风成本最大,B代表权衡价格影响得到的平均策略(Bertsimas和Lo此时成本最小,但是风险最大。事实上,最优执行策略只能在图得,其他点如:E等,并不满足成本一定,风险最小或风险一定,则。该曲线可以称之为交易策略的有效前沿,类似于投资组合理论

曲线,资本市场,资本交易,经纪商


把执行在principal bid transaction和agency execution(相对头寸由经纪商代买,风险自己承担)两种方式中分配,获得交易成本的改善。这样投资者能把成本框架从AB转移到FB,即图1-2中的F,通过连接F点到B,他们将该曲线命名资本交易线,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资本市场线类似。8

超额收益率,买方,检验量,单交


1 0.00101227 0.00099478 -2.40094989**2 -0.00020598 -0.00017578 0.329739613 -0.00001949 -0.0000546 0.096810714 0.00003393 -0.00000577 -0.128467075 -0.00004066 -0.00005849 -0.07966307标*表示在 5%的水平下显著,标**表示在 1%的水平下显著的情形出现在对卖方交易样本的分析,交易时刻的收益率的期为-0.00249674 和-0.00241408,且在交易时刻的 t 检验量535,在 1%时显著。大单交易接下来的时刻超额收益率的均值0.00101227 和 0.00099478,他们的 t 检验量均值为-2.40094989,种情形在大单交易后的第 2 笔交易发生改变,如大单交易后第易间超额收益率的均值分别为-0.00020598 和-0.00001949,t 统 0.32973961 和 0.09681071,t 检验量均在 5%时均不能拒绝收形象地描述交易前后的冲击效应,我们把上面的结果用图标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海龙,吴冲锋,仲黎明;开放式基金的最优变现策略[J];管理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2 仲黎明,刘海龙,吴冲锋;机构投资者的最优变现策略[J];管理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3 李平,曾勇,唐小我;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4 陈保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3年01期

5 宋逢明,谭慧;VaR模型中流动性风险的度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6 杨俊龙,郭兴义;流动性风险的模型刻划与中国股市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4年03期

7 杜海涛;中国股市流动性风险测度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11期



本文编号:2891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91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6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