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05:2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上市公司开始逐渐尝试运用可转债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这标志着可转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投资者的广泛重视,但是也出现了一种盲目跟风的现象。显然,上市公司是否都适合选择可转债这一再融资方式,以及如何利用可转债融资,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首先从可转债的定义特征、基本理论入手,结合财务比较分析,说明了可转债融资较其他融资方式的优势,并通过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和国内外企业融资结构的介绍,说明可转债融资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重要途径,以及发展可转债市场的一些其他重要意义。对国外可转债市场发展历程和市场规模的了解,使我们获取了宝贵的经验;对比国内可转债市场的发展进程和政策背景,使我们知道要发展和完善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四个体系。然后,文章分析了影响可转债融资决策的各种宏微观因素,以及可转债融资成功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其中,融资成本决定了融资行为的成败,是融资决策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接着,通过对融资成本的解析,分析其构成和决定因素——发行条件和未来股价,并深入...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导论
1.1 可转换债券的概述
1.2 可转债融资的优势分析
1.3 可转债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调整
1.4 发展可转债融资的其他意义
2.国外公司可转债融资的发展及借鉴
2.1 国外公司可转债融资的发展
2.2 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发展
2.3 中外公司可转债融资的比较与启示——发展和完善四个体系
3.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因素分析
3.1 可转债融资决策的宏观因素分析
3.2 可转债融资决策的微观因素分析
3.3 可转债融资成功的重要因素分析
4.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成本分析
4.1 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成本组成
4.2 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成本的建模分析
5.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条款的设计
5.1 可转债条款的一般分析
5.2 可转债的价值确定
5.3 可转债条款的合理设计是成功运用可转债融资的关键
6.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可转债融资的政策建议
6.1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问题与认识误区
6.2 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可转债融资的建议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可转换债券的评估[J]. 陈谦. 中国资产评估. 2003(05)
[2]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评价与借鉴[J]. 张兆国,余伦,黄苏华. 财会通讯. 2003(08)
[3]可转换公司债券与其他融资方式比较[J]. 张文英. 河北企业. 2003(01)
[4]可转换公司债券基本要素的中外比较[J]. 刘娥平. 南方金融. 2002(08)
[5]如何发展可转债市场[J]. 郭昕炜. 资本市场. 2002(07)
[6]可转换公司债定价问题研究[J]. 蒋殿春,张新. 国际金融研究. 2002(04)
[7]对可转换公司债券财务特性的研究[J]. 李秉祥.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2(01)
[8]合理利用 可转债融资[J]. 杨亢余. 资本市场. 2001(11)
[9]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与案例研究[J]. 张鸣.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1(05)
[10]浅论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及设计[J]. 杨大楷,杜新乐,刘庆生. 中国管理科学. 2001(04)
本文编号:2917731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导论
1.1 可转换债券的概述
1.2 可转债融资的优势分析
1.3 可转债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调整
1.4 发展可转债融资的其他意义
2.国外公司可转债融资的发展及借鉴
2.1 国外公司可转债融资的发展
2.2 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发展
2.3 中外公司可转债融资的比较与启示——发展和完善四个体系
3.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因素分析
3.1 可转债融资决策的宏观因素分析
3.2 可转债融资决策的微观因素分析
3.3 可转债融资成功的重要因素分析
4.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成本分析
4.1 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成本组成
4.2 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成本的建模分析
5.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条款的设计
5.1 可转债条款的一般分析
5.2 可转债的价值确定
5.3 可转债条款的合理设计是成功运用可转债融资的关键
6.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可转债融资的政策建议
6.1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问题与认识误区
6.2 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可转债融资的建议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可转换债券的评估[J]. 陈谦. 中国资产评估. 2003(05)
[2]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评价与借鉴[J]. 张兆国,余伦,黄苏华. 财会通讯. 2003(08)
[3]可转换公司债券与其他融资方式比较[J]. 张文英. 河北企业. 2003(01)
[4]可转换公司债券基本要素的中外比较[J]. 刘娥平. 南方金融. 2002(08)
[5]如何发展可转债市场[J]. 郭昕炜. 资本市场. 2002(07)
[6]可转换公司债定价问题研究[J]. 蒋殿春,张新. 国际金融研究. 2002(04)
[7]对可转换公司债券财务特性的研究[J]. 李秉祥.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2(01)
[8]合理利用 可转债融资[J]. 杨亢余. 资本市场. 2001(11)
[9]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与案例研究[J]. 张鸣.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1(05)
[10]浅论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及设计[J]. 杨大楷,杜新乐,刘庆生. 中国管理科学. 2001(04)
本文编号:2917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9177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