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及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和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1 21:08
  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是证券市场上的两个异常现象,表现为股票具有收益可预测性,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基石——有效市场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学术界认为,如果一系列利好消息公布后的平均收益低于一系列坏消息公布后的平均收益,说明投资者对信息反应过度;反之,如果一系列利好消息公布后的平均收益高于一系列坏消息公布后的平均收益,那么投资者对信息反应不足。国际上对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研究已有20余年,各国学者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是国际股票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传统金融理论未能对这两个异象进行合理解释的背景下,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行为金融学对此加以研究,从投资者心理认知偏差及行为非理性的角度入手,其理论和实证论据的合理性已被广泛接受。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股票市场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研究的基础上,以累积平均非正常收益率为指标,采用乘法差分的方法,根据不同区间长度的排序和持有阶段,针对中国股票市场在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现象方面作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对1997年至2009年所有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线性回归等方法,对比规模效应和持股比例对中国股市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现象的影响,...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范围
    1.4 研究架构
第二章 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相关理论及文献回顾
    2.1 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2.2 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衡量及原因解释
    2.3 国际上对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研究回顾
    2.4 国内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对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检验
    3.2 规模效应与反应过度的相关实证研究
    3.3 投资者信念与反应过度的相关研究假设与模型
第四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4.1 对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现象实证
    4.2 规模效应与反应过度(反应不足)
    4.3 持股比例与反应过度(反应不足)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果的讨论
    5.2 投资与政策建议
    5.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过度反应对称周期研究——国际证券市场实证[J]. 赵振全,丁志国,苏治.  管理科学学报. 2008(06)
[2]谁反应过度,谁反应不足——投资者异质性与收益时间可预测性分析[J]. 游家兴.  金融研究. 2008(04)
[3]我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及其成因分析[J]. 陈国进,范长平.  南开经济研究. 2006(03)
[4]中国股市“过度反应”与“规模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上海A股股票市场的检验[J]. 宋献中,汤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5]中国证券市场过度反应非对称性研究[J]. 赵振全,丁志国,苏治.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4)
[6]中国股市存在“反应过度”吗?[J]. 克罗吉,乔志峰.  统计与决策. 2005(10)
[7]沪市A股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的实证研究[J]. 刘少波,尹筑嘉.  财经科学. 2004(S1)
[8]中国股市价值反转投资策略有效性实证研究[J]. 肖军,徐信忠.  经济研究. 2004(03)
[9]我国股票市场的中长期回报率的过度反应[J]. 邹小芃,钱英.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3(06)
[10]中国股市“规模效应”和“时间效应”的实证分析——以上海股票市场为例[J]. 汪炜,周宇.  经济研究. 2002(10)



本文编号:2930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930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e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