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利率市场化与重建国债期货市场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3 21:26
  从国债期货交易暂停至今的十余年时间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环境建设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债现货市场发展迅猛,规模已是当年的数倍;我国期货监管能力和市场规范化程度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利率市场化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将逐步实现。这些内外部的现实条件为恢复和发展国债期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同时,市场对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需求也日趋强烈。因此,本文通过对历史事件经验教训的总结,对现实条件形势的分析,呼唤重新推出国债期货交易,并进一步提出了对重建国债期货市场的具体构想。按照这一思路,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分为如下四章:第1章,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回顾。本章回顾了中国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建立、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总结了中国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导致中国国债期货交易试点失败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第2章,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重建国债期货市场的必要性。本章在分析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经济功能及理论基础后,阐述了重推国债期货交易的必要性。第3章,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重建国债期货市场的可行性。本章在十年来利率市场化取得阶段性进展的背景下,对重...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1章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回顾
    1.1 我国国债期货试点的历史回顾.
        1.1.1 国债期货简介
        1.1.2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1.2 我国国债期货交易失败的原因分析
        1.2.1 国债现货市场欠发达,基础不够
        1.2.2 交易所制度不完善,存在缺陷
        1.2.3 政府监管乏力,相应法规体系建设滞后
        1.2.4 根本原因——非市场化的利率机制
    1.3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试点的意义
第2章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重建国债期货市场的必要性.
    2.1 利率市场化发展带来的利率风险
    2.2 重建国债期货市场的必要性
        2.2.1 国债期货交易的两大基本经济功能及理论基础
        2.2.2 重建国债期货市场的必要性
第3章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重建国债期货市场的可行性
    3.1 利率市场化的阶段性进展为重建国债期货市场提供了现实依据
    3.2 国债现货市场的快速发展为重建国债期货市场提供了基础
        3.2.1 国债发行规模不断增大,发行机制更加完善
        3.2.2 国债市场流动性显著提高,券种结构日益完善
        3.2.3 交易所报价方式得以改进,实行国债净价交易制度
    3.3 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为重建国债期货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3.3.1 期货市场日益规范,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3.3.2 监管体系得以统一,法规制度不断健全
        3.3.3 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从业人员
第4章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重建国债期货市场的具体构想
    4.1 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国债现货市场
        4.1.1 进一步完善国债发行市场,稳定国债发行量
        4.1.2 促进国债可流通市场的统一,加强国债市场的流动性
        4.1.3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建立国债投资基金
    4.2 建立国债期货市场.
        4.2.1 建立国债期货交易体系
        4.2.2 建立国债期货的独立结算公司
    4.3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4.3.1 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4.3.2 提高交易所自我监管能力
        4.3.3 结合行业自律协会完善监管体系
    4.4 完善金融法律体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国债市场金融功能分析[J]. 唐旭.  新金融. 2005(04)
[2]国债期货何日重现[J]. 何迎新,杨晓纯.  当代经济. 2003(07)
[3]论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与利率期货的推出[J]. 袁东.  财贸经济. 2003(06)
[4]恢复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可行性分析及相关建议[J]. 徐明圣.  决策借鉴. 2002(06)
[5]利率市场化与国债期货[J]. 党剑.  南开经济研究. 2002(01)
[6]论国债投资基金[J]. 梁积江,许青.  兰州大学学报. 2000(04)
[7]国债投资基金浅析[J]. 王晓岚.  金融理论与教学. 1999(01)

硕士论文
[1]利率期货在我国推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D]. 林高翔.西南财经大学 2004
[2]国债期货市场及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研究[D]. 石卫.湖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41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341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3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