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移动均线技术在波段操作中的系统性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11:15
证券投资技术理论大致经历由传统理论到现代技术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建立在三个假设基础之上的传统技术分析是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趋势为目的,以图表为主要手段对市场行为进行的研究。主要代表理论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技术指标等。尽管经历了近百年的不断发展与丰富,传统技术分析理论始终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几度消沉。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把许多新的现代数学理论和算法引入到技术分析当中,使得技术分析再次兴起。新理论采取了时序分析、混沌理论和其他非线性的方法,对市场规律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近几年来,人们成功探索出将传统理论与现代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市场的方法,复合移动均线技术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复合移动均线成功的解释了股票市场的混沌特征,并成为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分析技术。美籍数学家曼德布罗特(B.B.Mandelbort)曾描述过一个绳球的维数:从很远的距离观察这个绳球,可看作一点(零维):从较近的距离观察,它充满了一个球形空间(三维):再近一些,就看到了绳子(一维);再向微观深入,绳子又变成了三维的柱,三维的柱又可分解成一维的纤维。这就是分形理论中的分维。复合移均动线适恰恰描绘出了...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PAPER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证券投资技术理论综述
1.2.1 传统技术分析理论
1.2.2 现代技术分析理论
1.2.3 传统技术与现代理论的有机结合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及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内容简介
第二章 复合移动均线技术及对股市趋势的准确描述
第一节 复合移动均线技术
2.1.1 复合移动线概念
2.1.2 复合移动线的理论基础
2.1.3 复合移动均线建立
2.1.4 复移动均线传递股市趋势与波动信息的方式与特色
2.1.5 复合移动均线的技术解释
第二节 复合移动线对市场三种基本趋势描述
2.2.1 快速移动的陡峭的趋势
2.2.2 交易不太活跃的长期稳定趋势
2.2.3 交易活动一贯活跃的长期趋势
第三节 复合移动均线对常见顶部的描述
2.3.1 反弹失败顶部
2.3.2 多次衰竭反弹顶部
2.3.3 价格泡沫顶部
2.3.4 直线下跌顶部
第三章 招商银行交易案例
第四章 复合移动均线技术有效性与局限性研究
第一节 复合移动均线有效性评估
4.1.1 简单电脑交易系统
4.1.2 评测结果与分析
4.1.3 复合均线交易系统应用于我国股市的现实基础
第二节 复合移动均线局限性
第三节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小波分析与分形理论的股价预测方法[J]. 刘海波,易东云. 统计与决策. 2007(05)
[2]中、欧股市非线性分形特征的比较研究[J]. 罗付岩,唐邵玲.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01)
[3]移动平均线在市场预测中的改进[J]. 翁东东.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4]基于马尔可夫链的移动平均线分析新思维[J]. 刘厉兵. 商业研究. 2005(23)
[5]基于小波变换的证券分析技术与应用[J]. 罗建成,吴敏.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5(10)
[6]中国股市波动性研究——基于Shiller-Sentana-Wadhwani模型[J]. 宿玉海,黄鑫.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5(04)
[7]中国股市波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个对数线性定价框架的应用[J]. 刘仁和,陈柳钦. 济南金融. 2005(06)
[8]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和混合分布假定的经验分析[J]. 何兴强,刘醒云. 南开经济研究. 2005(03)
[9]股市技术分析理论研究发展综述[J]. 陈成,王永县. 经济师. 2005(05)
[10]基于模糊控制方法的股票投资策略研究[J]. 冯冬青,吴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01)
本文编号:3639333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PAPER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证券投资技术理论综述
1.2.1 传统技术分析理论
1.2.2 现代技术分析理论
1.2.3 传统技术与现代理论的有机结合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及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内容简介
第二章 复合移动均线技术及对股市趋势的准确描述
第一节 复合移动均线技术
2.1.1 复合移动线概念
2.1.2 复合移动线的理论基础
2.1.3 复合移动均线建立
2.1.4 复移动均线传递股市趋势与波动信息的方式与特色
2.1.5 复合移动均线的技术解释
第二节 复合移动线对市场三种基本趋势描述
2.2.1 快速移动的陡峭的趋势
2.2.2 交易不太活跃的长期稳定趋势
2.2.3 交易活动一贯活跃的长期趋势
第三节 复合移动均线对常见顶部的描述
2.3.1 反弹失败顶部
2.3.2 多次衰竭反弹顶部
2.3.3 价格泡沫顶部
2.3.4 直线下跌顶部
第三章 招商银行交易案例
第四章 复合移动均线技术有效性与局限性研究
第一节 复合移动均线有效性评估
4.1.1 简单电脑交易系统
4.1.2 评测结果与分析
4.1.3 复合均线交易系统应用于我国股市的现实基础
第二节 复合移动均线局限性
第三节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小波分析与分形理论的股价预测方法[J]. 刘海波,易东云. 统计与决策. 2007(05)
[2]中、欧股市非线性分形特征的比较研究[J]. 罗付岩,唐邵玲.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01)
[3]移动平均线在市场预测中的改进[J]. 翁东东.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4]基于马尔可夫链的移动平均线分析新思维[J]. 刘厉兵. 商业研究. 2005(23)
[5]基于小波变换的证券分析技术与应用[J]. 罗建成,吴敏.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5(10)
[6]中国股市波动性研究——基于Shiller-Sentana-Wadhwani模型[J]. 宿玉海,黄鑫.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5(04)
[7]中国股市波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个对数线性定价框架的应用[J]. 刘仁和,陈柳钦. 济南金融. 2005(06)
[8]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和混合分布假定的经验分析[J]. 何兴强,刘醒云. 南开经济研究. 2005(03)
[9]股市技术分析理论研究发展综述[J]. 陈成,王永县. 经济师. 2005(05)
[10]基于模糊控制方法的股票投资策略研究[J]. 冯冬青,吴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01)
本文编号:3639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639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