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
发布时间:2022-02-24 09:56
本文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中国证券市场“内部人”交易及其信息披露问题。 全文包括三大部分,共八章。 第一部分提出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及其理论与方法,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其中第一章介绍了“内部人”交易及信息披露问题产生的背景;第二章介绍了有关研究“内部人”交易和信息披露的经济理论、方法和模型,为深入研究“内部人”交易与信息披露做了理论和方法的铺垫。 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文的第二部分,研究了“内部人”交易与证券市场的关系。其中第三章通过建立序贯交易模型,研究市场交易机制对“内部人”交易的影响,得出不论在何种市场交易机制下“内部人”交易都会导致市场价格逆向选择的结论。第四章采用凯尔一阶段批量交易模型的扩展形式来分析“内部人”交易对我国证券市场各参与者的影响,表明允许“内部人”交易有利于中小投资者。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包括第五至第八章。将“内部人”信息披露划分为一般的(包括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披露和“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并分别进行分析。第五章分析研究了“内部人”交易与公司一般信息披露的关系。通过建立序贯交易模型并运用贝叶斯原理证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中,“...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问题的产生
第一节 证券市场中的内幕交易及其危害
第二节 “内幕交易”与“内部人”交易
第三节 中美规制“内幕交易”和“内部人”交易的法律比较
第四节 对“内部人”交易的规制--“内幕交易”的预防机制
第二章 关于“内部人”交易和信息披露研究的经济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信息非对称与信息经济学
第二节 市场失灵、市场监管与信息披露
第三节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方法
第二部分 “内部人”交易与证券市场的关系
第三章 “内部人”交易与证券市场交易机制
第一节 证券市场交易机制
第二节 指令驱动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
第三节 指令驱动与报价驱动市场的均衡价格及价差比较
第四节 允许和不允许内部人交易情形下的市场买卖价格的比较
第四章 “内部人”交易对证券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第一节 允许“内部人”交易的基本模型与分析
第二节 不允许“内部人”交易的模型与分析
第三节 两类模型有关参数的对比分析及相关结论
第三部分 关于“内部人”信息披露的经济分析
第五章 “内部人”交易与公司信息披露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的基本假定与市场价格的形成
第三节 自愿与强制披露条件下的“内部人”交易与信息披露
第四节 简短结论
第六章 “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与市场交易操纵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假设
第三节 市场操纵及其条件
第七章 “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模式的经济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两阶段凯尔(Kyle)模型分析
第三节 事后与事前信息披露的两阶段模型
第四节 结论
第八章 我国证券市场“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模式的框架设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庄家”与信息披露的质量[J]. 陈晓,秦跃红. 管理世界. 2003(03)
[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公布的市场反映及其交易者行为分析[J]. 陈向东,王梅,李聪.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03)
[3]中国股票市场的信息传导与流动性需求[J]. 宋逢明,唐俊. 经济科学. 2002(02)
[4]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与独立审计研究[J]. 张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5]中国股票市场微观结构的特征分析——买卖报价价差模式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屈文洲,吴世农. 经济研究. 2002(01)
[6]中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比较[J]. 蒋美云.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1(11)
[7]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 黄少安,张岗. 经济研究. 2001(11)
[8]宏观政策对我国股市影响的实证研究[J]. 许均华,李启亚. 经济研究. 2001(09)
[9]股票交易量对年报信息的反应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经验证据[J]. 陈晓,陈淑燕. 金融研究. 2001(07)
[10]我国公司红利政策与股市波动[J]. 俞乔,程滢. 经济研究. 2001(04)
本文编号:3642488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问题的产生
第一节 证券市场中的内幕交易及其危害
第二节 “内幕交易”与“内部人”交易
第三节 中美规制“内幕交易”和“内部人”交易的法律比较
第四节 对“内部人”交易的规制--“内幕交易”的预防机制
第二章 关于“内部人”交易和信息披露研究的经济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信息非对称与信息经济学
第二节 市场失灵、市场监管与信息披露
第三节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方法
第二部分 “内部人”交易与证券市场的关系
第三章 “内部人”交易与证券市场交易机制
第一节 证券市场交易机制
第二节 指令驱动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
第三节 指令驱动与报价驱动市场的均衡价格及价差比较
第四节 允许和不允许内部人交易情形下的市场买卖价格的比较
第四章 “内部人”交易对证券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第一节 允许“内部人”交易的基本模型与分析
第二节 不允许“内部人”交易的模型与分析
第三节 两类模型有关参数的对比分析及相关结论
第三部分 关于“内部人”信息披露的经济分析
第五章 “内部人”交易与公司信息披露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的基本假定与市场价格的形成
第三节 自愿与强制披露条件下的“内部人”交易与信息披露
第四节 简短结论
第六章 “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与市场交易操纵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假设
第三节 市场操纵及其条件
第七章 “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模式的经济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两阶段凯尔(Kyle)模型分析
第三节 事后与事前信息披露的两阶段模型
第四节 结论
第八章 我国证券市场“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模式的框架设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庄家”与信息披露的质量[J]. 陈晓,秦跃红. 管理世界. 2003(03)
[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公布的市场反映及其交易者行为分析[J]. 陈向东,王梅,李聪.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03)
[3]中国股票市场的信息传导与流动性需求[J]. 宋逢明,唐俊. 经济科学. 2002(02)
[4]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与独立审计研究[J]. 张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5]中国股票市场微观结构的特征分析——买卖报价价差模式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屈文洲,吴世农. 经济研究. 2002(01)
[6]中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比较[J]. 蒋美云.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1(11)
[7]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 黄少安,张岗. 经济研究. 2001(11)
[8]宏观政策对我国股市影响的实证研究[J]. 许均华,李启亚. 经济研究. 2001(09)
[9]股票交易量对年报信息的反应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经验证据[J]. 陈晓,陈淑燕. 金融研究. 2001(07)
[10]我国公司红利政策与股市波动[J]. 俞乔,程滢. 经济研究. 2001(04)
本文编号:3642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642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