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吴语区宝卷的土地信仰

发布时间:2017-10-16 15:19

  本文关键词:吴语区宝卷的土地信仰


  更多相关文章: 吴语区 土地信仰 宝卷 特征 宣念


【摘要】:本文以吴语区的宝卷为研究文本,着重探讨土地信仰在该地区宝卷中的渗透与体现。在吴语区的宝卷中,又以土地宝卷中所蕴含的土地信仰最为突出。本文的研究以吴语区宝卷的土地信仰为中心,主要论述了吴语区宝卷中土地信仰的由来、发展与特征,初步展示了土地信仰在吴语区宝卷中的特殊表现。绪论部分叙述了本文的选题缘起,对目前学界关于土地信仰、宝卷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对目前研究成果的分析,指出已充分研究之处和存在的可深入研究之处,点明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一章对本文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指出吴语区即今天行政区划中的江浙一带;以土地神是否为宝卷叙述中心为标准,将吴语区宝卷划分为土地宝卷和其他宝卷,其中以对土地宝卷中的土地信仰研究为主,对其他宝卷中的土地信仰研究为辅。在此基础上,本章对宝卷中土地神的形象与职能进行了统计与概括,初步展现了土地信仰在吴语区宝卷中的概貌。第二章对土地神的特征进行阐释,主要从“多神合一”性与“独一无二”性两方面展开。重点论述了宝卷中土地神“多神合一”的性质,指出后世之土地神已将社、后土等神yG的特征融合于一身,成为内涵十分丰富的土地信仰。尽管如此,土地神还是与城隍神、无生老母等相区别,体现出宝卷中土地神的“独一无二”性。第三章比较了明清时期的《先天元始土地宝卷》与当代吴语区宝卷,着重阐述了吴语区宝卷对《先天元始土地宝卷》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对它们的文本、土地神地位等的比较,突出了宝卷在流传中的传承与发展,凸显了吴语区宝卷中土地信仰的特征。第四章叙述了吴语区土地宝卷的宣念场合以及宝卷宣念的一般仪式,指出土地宝卷宣念的作用:感恩土地、超度亡魂和祈求护佑,并对宝卷宣念的一般仪式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吴语区 土地信仰 宝卷 特征 宣念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33;I207.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绪论6-11
  • 第一章 吴语区宝卷中的土地形象11-23
  • 第一节 吴语区宝卷的界定11-12
  • 第二节 宝卷中土地神的分类12-23
  • 一、吴语区土地宝卷中的土地神12-14
  • 二、吴语区其他宝卷中的土地神14-23
  • 第二章 吴语区宝卷中的土地信仰23-31
  • 第一节 土地信仰的“多神合一”性23-25
  • 第二节 土地信仰的“独一无二”性25-31
  • 一、与城隍神相比较26-28
  • 二、与无生老母相比较28-29
  • 三、与土地奶奶相比较29-30
  • 四、与土神相比较30-31
  • 第三章 宝卷中土地信仰的演变31-45
  • 第一节 土地信仰的传承性31-33
  • 第二节 吴语区宝卷对《先天元始土地宝卷》的传承33-39
  • 一、土地信仰依据之传承33-34
  • 二、土地信仰杂糅的宗教内涵之传承34-39
  • 第三节 吴语区宝卷对《先天元始土地宝卷》的发展39-45
  • 一、宝卷文本之发展39-42
  • 二、土地神形象与地位之发展42-45
  • 第四章 宝卷中土地信仰的表达45-50
  • 第一节 土地宝卷的宣念场合45-48
  • 一、以感恩土地生养为目的的讲经做会46-47
  • 二、以超度亡魂为目的的讲经做会47
  • 三、以求得地方神保护为目的的讲经做会47-48
  • 第二节 吴语区宝卷宣念的一般仪式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峰;;中国桃信仰民俗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色音;;建构、维系与重构——评刘道超《筑梦民生:中国民间信仰新思维》[J];民俗研究;2011年02期

3 陈勤建;毛巧晖;;民间信仰:世纪回顾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陶思炎,铃木岩弓;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J];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01期

5 仇保燕;纳入信仰民俗的红、白、黄[J];西藏民俗;2001年01期

6 黄椿;布依族信仰民俗中的环保理念[J];民俗研究;2001年03期

7 罗勇;王院成;;民间风水信仰的心理解读——以赣闽粤客家地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2期

8 吴真;;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J];民俗研究;2008年04期

9 才仁措;;青海共和汉藏民族杂居村落的信仰民俗——以恰藏村的个案研究为例[J];消费导刊;2009年07期

10 沈士军;;论《山海经》的植物信仰[J];歌海;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志超;;百崎回族保生大帝信仰民俗的历史考察[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2 宝贵贞;;蒙古族民间信仰的类型与问题——以内蒙古赤峰市为重点目标区域[A];宗教与民族(第七辑)[C];2012年

3 程守祯;;扁鹊信仰中的民俗象征符号类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勃;《中国民俗通志·信仰志》:民间信仰世界的忠实记录[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张祝平 浙江省杭州市社会科学院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副研究员;民间信仰的构成特征[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福州大学当代闽台文化研究所所长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教授 甘满堂;民间信仰团体建设刍议[N];中国民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新民;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纳钦;蒙古村落多层次信仰[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彭维斌;中国东南民间信仰的土著性[D];厦门大学;2009年

4 张富春;中国古代祈财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王健;明清苏松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晓青;临洮中铺上铺村九天圣母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晓玉;中国古代物化信仰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周静;皖西安阳山“大山奶奶”信仰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4 于晓雨;山东荣成院夼村龙王信仰与祭海仪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戴明月;吴语区宝卷的土地信仰[D];扬州大学;2016年

6 陈瑶;民间信仰的复兴与社会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郭建勋;变迁中的信仰民俗[D];四川大学;2006年

8 麦益姣;广西富川刘娘信仰民俗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9 宫慧珉;炉神姑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姚美云;民间信仰对乡村社会的影响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0434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0434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3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