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草创时期的人文社与新中国文学出版体制的构建——从一份社务会议记录说起

发布时间:2017-10-19 05:36

  本文关键词:草创时期的人文社与新中国文学出版体制的构建——从一份社务会议记录说起


  更多相关文章: 新中国文学 文社 人民文学 文学走向 出版体制 草创时期 出版发行 出版事业 会议记录 出版企业


【摘要】:正人民文学出版社曾用过这样的宣传语: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这倒并非是言过其实之辞,在文学走向体制化的时代中,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文社")不仅仅是一家出版企业,它从创立便是国家意志和文学出版整体规划的体现。从这个角度而言,研究它的历史形成,也是了解新中国文学出版体制构建的关键。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份《人民文学出版社社
【作者单位】: 巴金文学馆;
【关键词】新中国文学;文社;人民文学;文学走向;出版体制;草创时期;出版发行;出版事业;会议记录;出版企业;
【分类号】:G239.2;I206.7
【正文快照】: 人民文学出版社曾用过这样的宣传语:新中国文等)的回忆里,都没有提到过它。在巴金、冯雪峰、丁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这倒并非是言过其实之玲等相关人的年谱里,也不见记载。不知道人文社现辞,在文学走向体制化的时代中,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存的工作档案中,还保留多少社务委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剑敏;;重返“十七年”文学现场——评斯炎伟新著《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新中国文学体制的建构》[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杨厚均;作为民族国家想象的新中国文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徐一周;;新中国文学理论学科自主意识淡薄的几种表现[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3期

4 徐一周;;新中国文学理论学科自主意识淡薄原因探析[J];求索;2006年06期

5 张鸿声;;1950~1970年代文学中上海城市政治身份的叙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杨剑龙;;回到历史原点的深入探究——斯炎伟《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新中国文学体制的建构》序[J];博览群书;2008年10期

7 李水平;;论新中国文学体制转换完成的时间[J];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8 采薇;;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5届年会暨“新中国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J];中州学刊;2009年05期

9 王地山;;新中国文学发展的轨迹[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刘俊民;徐冰;;新中国文学中的日本人形象——基于教科书收录作品的考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秦川;;论郭沫若与新中国文学建设[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2 张颐武;;从“新中国文学”到“新世纪文学”——以认同的确立为中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6)[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炯;新中国文学五十五年的成就和前瞻[N];文艺报;2004年

2 杨厚均;从个人传奇到民族代言[N];文艺报;2005年

3 杜国景;视野开阔 气势宏伟[N];贵州日报;2014年

4 木弓;生存斗争主题是龙江文学之魂[N];文艺报;2010年

5 高洪波 谢冕 谭旭东 张同吾 唐力;政治抒情诗的有益探索[N];文艺报;2010年



本文编号:1059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059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5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