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原型批评视域下的阎连科小说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间原型批评视域下的阎连科小说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阎连科 小说 民间原型批评 主题原型 想象原型 原型结构模式
【摘要】:当代文坛,阎连科是一位绕之不过的作家。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便对豫西这块苦难深重的土地给予无限关注,坚守着为劳苦人写作的使命,为深受苦难的民众呐喊,向世人呈现了一幅幅沉重而惨烈的乡村苦难抗争图。在阎连科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民间原型的影子,作家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将民间故事、传说与当代社会相结合,表达对社会的忧患,警醒世人反思当今社会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因此,通过民间原型这一微小的方面来剖析阎连科的小说创作,可以不断丰富对阎连科作品的研究,更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民间原型在阎连科小说中的呈现形态,是重点论述的部分,主要分为三节:一是从主题原型的艺术化表达展开论述的,分别阐述了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生活,在对“桃花源”社会的追寻中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毁于一旦;情爱主题中的“神女”原型演变为“二女一男”模式,表明作者想要追求的是两性和谐的局面以及女性独立的意识;对生命的言说: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对“生死轮回”观念的追求,虽没有直接描述三界六道的转换,但与生死轮回相关的善恶观念不断地呈现出来。二是民间想象原型的多元化表达。这一层次分为两部分:梦与现实的虚幻性和阴阳两界的魔幻交织,尽显阎连科独特的想象方式。三是民间原型结构模式的多样化表达。这一层次侧重于对经典的叙事模式“出发——变形——回归”模式和“大故事套小故事”模式的阐述,突显阎连科作品的奇特之处。第二章是对阎连科小说中民间原型的生成背景的论述。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乡土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对西方文化的借鉴,论证作家作品中民间原型生成的原因,明确文学与阎连科生活的密切关联性,指出寻找民间原型的必要性。第三章是对阎连科小说中民间原型运用的意义的论述。阎连科在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神实主义,民间原型的运用丰富了神实主义的内涵。民间原型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对“现代性”的反思,而且可以激发作家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激发本土审美意识。阎连科坚守着耙耧山脉这一方天地,忠实于心灵的呼唤,以作家的良知坚持着与原型相契合的写作路线,可以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进而反思现代化进程中的弊端。因此,以阎连科小说中的民间原型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对阎连科小说中的民间原型给予关照,可以探究民间原型的使用给阎连科的创作带来的有益之处及对文坛发展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阎连科 小说 民间原型批评 主题原型 想象原型 原型结构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5
- 一、阎连科小说研究现状9-12
- 二、民间原型概说12-13
- 三、研究的角度和方法13-15
- 第一章 阎连科小说中民间原型的形态15-29
- 第一节 主题原型的艺术化表达15-22
- 一、“桃花源”的失落与追寻15-18
- 二、“爱之花”的肆意绽放18-21
- 三、生命的言说:人生在世,,草木一秋21-22
- 第二节 民间想象原型的多元化表达22-25
- 一、梦境与现实糅杂的虚幻性23-24
- 二、阴阳两界的魔幻交织24-25
- 第三节 原型结构模式的多样化表达25-29
- 一、出发——变形——回归模式25-26
- 二、套叠连环式的叙事结构26-29
- 第二章 阎连科小说中民间原型的生成背景29-39
- 第一节 作家的个人经历29-32
- 第二节 乡土地域文化的熏染32-35
- 第三节 对西方文学的借鉴吸纳35-39
- 第三章 阎连科小说中民间原型运用的意义39-47
- 第一节 极端化的超现实写作——神实主义39-43
- 第二节 本土审美意识的觉醒43-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3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3-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保亮;;论阎连科小说的苦难叙述[J];名作欣赏;2006年22期
2 李丹梦;;极端化写作的命运——阎连科论[J];南方文坛;2006年06期
3 王尧;;为信仰写作——阎连科的年月日[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2期
4 李洱;;阎连科的声母[J];南方文坛;2007年05期
5 王晓丽;;论阎连科后期小说的命运悲剧[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阎连科作品学术研讨会[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杨亮;;一个人物,或一个世界——阎连科小说中的“人物”[J];文艺评论;2008年06期
8 阎连科;;魂灵淌血的声响——《阎连科作品集·总序》[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1期
9 董颖;;论阎连科小说中的恶魔性[J];名作欣赏;2008年04期
10 尚莹莹;;“用自己的嗓子唱自己的歌”——访《我与父辈》作者阎连科[J];全国新书目;2009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阎连科;姜广平;;“偶然性比必然性有更多的包容性和震撼力”[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3)[C];2012年
2 王科;;感伤:生存的无奈与生命的荒唐—评《黑猪毛 白猪毛》[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3 阎晶明;;生命之树的疯狂生长——评《受活》[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方周末记者 朝格图;作家阎连科的田园梦[N];南方周末;2011年
2 本报记者 吴小曼 整理;阎连科 渴望精神的自由[N];华夏时报;2013年
3 麦西 书评人;阎连科的“糊涂”文学观[N];中国图书商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田朝晖;阎连科:我就是个地域性作家[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5 本报记者 何瑞涓;阎连科:我们怎样写小说[N];中国艺术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舒晋瑜;阎连科:我的写作与我的倔犟[N];中华读书报;2013年
7 记者 颜维琦;阎连科新作在“炸裂”中揭开灵魂的真实[N];中华读书报;2013年
8 石剑峰;阎连科谈《炸裂志》[N];东方早报;2013年
9 李洱;阎连科的力量[N];北京日报;2004年
10 牧歌;中篇小说之王——阎连科[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红霞;阎连科小说修辞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卫娟;阎连科小说的悲剧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柴丹;论阎连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兆彬;论阎连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一;论阎连科的土地书写[D];苏州大学;2011年
5 丁国锋;阎连科的苦难叙事[D];安徽大学;2013年
6 王晋华;论阎连科的“疼痛写作”[D];西北大学;2013年
7 邢晶;阎连科小说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8 王媛;阎连科乡土小说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吴宏伟;阎连科小说创作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红红;论阎连科乡土小说的人性书写[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62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06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