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桃花扇》看清初传奇创作的趋向
本文关键词:从《桃花扇》看清初传奇创作的趋向
更多相关文章: 《桃花扇》 清初传奇 趋向 传奇体制 结构 丑脚
【摘要】:本文主要从“剧本体制”、“结构意识”和“脚色开拓”等三个方面对《桃花扇》所反映出的传奇创作趋向进行解读:第一章论述清初剧本体制的缩短。清初传奇的剧本体制有明显缩短的趋向,无论是从总的出数还是从每出中包含的曲子数上都体现出以长篇为特色的传奇开始寻求更为紧凑集中的表达方式。通过《桃花扇》和《牡丹亭》两部剧作的对比研究可以知道,此时的传奇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奇的长篇传统,但是相对明中后期动辄四五十出的长度来说,篇幅上已经有了明显的缩短,不仅如此,由于此时家班的逐渐衰落,职业戏班的兴起所带来的受众的变化,具体的演出情况,特别是演出时间必然被纳入创作的考量范围,这一变化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清初传奇体制的缩短。第二章阐述清初戏曲结构观念的成熟。“重结构”是清初传奇创作的另一趋向。《桃花扇》的结构被誉为吴梅“无懈可击”,这既是孔尚任的才力使然同时也与清初“结构第一”的创作理念一脉相承,《桃花扇》是清初传奇在结构创作实践上取得成功的杰出代表,也是清初众多结构理论的集中体现。从其结构安排的特点入手,不仅可以分析孔尚任本人的不凡功力,更可以窥见清初重要的结构观念。第三章讨论清初脚色内涵的拓展。脚色内涵特别是丑脚内涵的开拓是《桃花扇》与同时期的诸多作品共同反映出的又一重要趋向。随着昆剧表演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脚色类型不断细化,内涵也不断得到拓展,丑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桃花扇》中塑造了一个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丑脚形象——柳敬亭,不同于以往丑脚只能居于插科打诨的次要地位,柳敬亭担任了许多重要的戏份,对于情节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从吴炳关注丑脚的戏剧功能,李渔着力塑造丑脚形象一直到孔尚任,丑脚的戏剧地位被前所未有的置于了一个新的高度。明清两代的优秀传奇作品不胜枚举,而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之中《桃花扇》所以能够成为公认的“巅峰之作”,除了作者超群的才力以外的还因为它做到了个性和共性的完美结合。《桃花扇》的成功是在清初传奇创作的大背景下实现的,它是继承者也是开拓者,这也是本文能够基于单一作品辐射时代趋向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桃花扇》 清初传奇 趋向 传奇体制 结构 丑脚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3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3
- 一、风靡全国——清初传奇的发展情况10-11
- 二、巅峰之作——《桃花扇》的重要地位11-13
- 第一章:剧本体制的缩短13-24
- 第一节:传奇剧本体制的演化概说13-17
- 一、传奇剧本体制演变的阶段分期14-15
- 二、《桃花扇》与《牡丹亭》剧本体制比较15-17
- 第二节:剧本体制缩短的原因17-24
- 一、家班及其与长篇传奇体制之关系17-19
- 二、职业戏班及其与传奇体制缩短之关系19-24
- 第二章:传奇结构的成熟24-43
- 第一节:传奇结构观念及相关理论的发展24-31
- 一、明后期结构观念及相关理论25-27
- 二、清初结构观念及相关理论27-31
- 第二节:“明如鉴,平如衡”——《桃花扇》的结构特点31-43
- 一、《桃花扇》的人物设置33-35
- 二、《桃花扇》的情节安排35-43
- 第三章:脚色内涵的开拓43-57
- 第一节:净丑分离与初期丑脚44-48
- 一、净脚人物类型的扩大45-46
- 二、独立初期的丑脚人物类型46-48
- 第二节:清初传奇中丑脚内涵的拓展48-57
- 一、吴炳传奇中的丑脚48-50
- 二、李渔传奇中的丑脚50-53
- 三、《桃花扇》中的丑脚53-57
- 结语:开到荼蘼花事了57-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龙麟;清代《桃花扇》研究述评[J];克山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2 王琦珍;《桃花扇》研究的拓展与深入──读施祖毓《桃花扇新视野》[J];抚州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3 仲冬梅;二十世纪前半叶的《桃花扇》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邓黛;;近十年来《桃花扇》研究综述[J];戏曲研究;2002年02期
5 宋希芝;论《桃花扇》的悲剧审美[J];名作欣赏;2005年14期
6 王景凤,宋希芝;谈《桃花扇》的悲剧呈现[J];山东电大学报;2005年04期
7 江月;;《桃花扇》的悲剧蕴涵[J];戏剧文学;2006年03期
8 程大敏;;《桃花扇》中“之”字析——《桃花扇》中“得、的、之”探微之三[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3期
9 程大敏;;《桃花扇》中“的”字析——《桃花扇》中“得、的、之”探微之二[J];四川戏剧;2008年02期
10 张天云;杨伟伟;;探析《桃花扇》的多重悲剧性[J];四川戏剧;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瑞;新版《桃花扇》别样风景[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刘淼;清唱版《桃花扇》展现素雅之美[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与第八版昆曲《桃花扇》曲作者的对话[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罗s,
本文编号:1114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11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