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当代小说阅读的审美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03:28

  本文关键词:当代小说阅读的审美接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当代小说 审美 接受 读者


【摘要】:接受美学提倡“读者中心论”,将研究重点从文本转移到读者的接受上,重点进行文学的接受研究、读者研究、影响研究,使文学研究在文学与社会、美学与历史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桥梁。接受美学理论将接受者放置在了一个能够对文本产生重要影响的地位,并认为读者的接受使得文本的潜在可能性和意义变为现实。在大众媒介日益发生的当前社会,受众不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产品、消费信息产品,而且还对传播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对于接受者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美学、文艺学为指导,综合运用接受美学、传播学、叙述学、审美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理论知识,在概括的介绍了接受美学的理论知识之后,以当代小说的具体接受现状为切入点,对中国当代小说接受主体进行考察,根据接受主体的个体差异和关注角度的区别,将接受者划分为大众读者和文学批评界两类,并简要分析了其在当代小说接受活动中的差异。而后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接受语境、接受方式、接受途径以及审美心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力图以此分析新媒体和消费主义的兴起给读者接受行为、审美体验和感知方式带来的巨大变革。并在此基础上,从作家身份、媒体身份以及小说文本创作的审美风貌三个方面研究当代小说审美接受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全文共分六部分:绪论对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步骤和相关研究动态、研究内容进行概述。第一章对接受美学的兴起和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对当代小说接受状况进行考察,根据当代小说接受群体的类型不同,从接受关注点角度梳理小说的接受情况,并简要分析大众读者、文学批评界在当代小说的具体接受活动中的差异。第三章从小说接受的语境变化、阅读文本的习惯、以及小说接受欲求的助力等具体接受行为上分析新媒体时代下读者的接受方式、感知方式、审美体验等所发生的巨大变革。第四章从审美心理学、叙事学、传播学的角度解读当代小说审美接受下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在作者身份、媒体身份以及小说审美风貌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一部分结语简要论对文章进行总结。
【关键词】:当代小说 审美 接受 读者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6
  •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9-11
  • (一)选题依据9-10
  • (二)选题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内容11-14
  • (一)国内研究现状11-13
  • (二)国外研究现状13-14
  • 三、主要研究内容14-15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15-16
  • 第一章 接受美学的理论阐释16-20
  • 一、接受美学的兴起和发展16-17
  • 二、读者中心论的现代阐释17-18
  • 三、接受美学方法论意义18-20
  • 第二章 当代小说的审美接受主体分析20-28
  • 一、当代小说的接受主体特征20-23
  • (一)小说阅读式微的现状20-21
  • (二)接受主体的变异21-23
  • 二、当代小说的读者群体分析23-28
  • (一)大众读者群对当代小说的接受23-25
  • (二)文学批评界对当代小说的接受25-28
  • 第三章 当代小说的接受模式的变化分析28-39
  • 一、接受语境的变化28-30
  • (一)生活方式的转变28-29
  • (二)网络文化的兴起29-30
  • 二、接受方式的变化30-33
  • (一)阅读领域的“数字革命”30-32
  • (二)视觉感知与文字阅读的共读时代32-33
  • (三)浅阅读与微阅读的流行33
  • 三、接受媒介的新途径33-37
  • (一)小说的影视改编热潮33-35
  • (二)文学评价机制的推动35-36
  • (三)畅销书机制的推广36-37
  • 四、审美距离的变化37-39
  • (一)由“静观”走向互动37-39
  • 第四章 当代小说的审美接受对文学发展的影响39-51
  • 一、作家身份变革39-41
  • (一)作家身份的娱乐化39-40
  • (二)作家身份的世俗化40-41
  • 二、媒体功能的改变41-44
  • (一)文学事件的制造者41-42
  • (二)文学批评的主导者42-43
  • (三)文学生产的助推器43-44
  • 三、审美风貌的变迁44-51
  • (一)速效刺激的感官欲望成为卖点44-45
  • (二)世俗化与通俗化并行审美倾向45-47
  • (三)类型化创作迎合接受者阅读趣味47
  • (四)模式化的文学结构认同大众文化47-48
  • (五)小说文本的影视化趋向48-51
  • 结语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2-53
  • 参考文献53-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魏玉山;徐开国;屈明颖;田菲;谷征;高洁;;2014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十大结论[J];出版发行研究;2015年05期

2 刘凤芹;;以接受美学探析路遥小说魅力之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赵勇;;媒介文化语境中的文学阅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4 方伟;傅学敏;;玄幻小说的流行现象解析——以《诛仙》的网络传播和市场接受为例[J];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杨天舒;巴金小说的接受研究(1929—1949)[J];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04期

6 周宪;日常生活的“美学化”——文化“视觉转向”的一种解读[J];哲学研究;2001年10期

7 陈晓明;媒体批评:骂你没商量[J];南方文坛;2001年03期

8 姚文兵;从大众文化看当代审美风尚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杉野元子;老舍与萧乾[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02期

10 马萧;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J];中国翻译;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1115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115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c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