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试论鲁迅与张爱玲反抗绝望之不同

发布时间:2017-12-10 22:01

  本文关键词:试论鲁迅与张爱玲反抗绝望之不同


  更多相关文章: 鲁迅 张爱玲 绝望 反抗绝望


【摘要】:鲁迅与张爱玲作为现代文学的两座高峰,分别以其丰富的创作和深邃的思想成为文学史上的奇观,对二人的研究也可谓众说纷纭、蔚为大观。将鲁迅和张爱玲并置而谈的研究亦不在少数,许多论者都承认二人在揭露国民劣根性以及绝望悲观精神的相似,但在鲁迅和张爱玲不同点的论说上往往又各执一词,势要将二人分出高下来。部分批评家进而认定张爱玲不如鲁迅的地方在于她不能以一种超拔的心态挣脱绝望,而是沉迷在物质细节的欢愉中求得心理的麻痹与宽慰,因此无法像鲁迅那样具有宏大的心理能量和感时忧国的精神。本文的论点则是鲁迅和张爱玲从不同的向度反抗绝望:鲁迅的反抗是男性的刚性的反抗,从绝望内部不断的冲撞,试图冲破绝望,最终形成一种“绝望—希望—绝望”不断循环往复的模式。而张爱玲的反抗是女性的柔性的反抗,是参透一切之后,试图跳脱出绝望,从外部俯瞰芸芸众生,更具有一种智性的因素。本文拟从鲁迅与张爱玲反抗绝望的不同向度着手,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从鲁迅与张爱玲的文学文本入手,着重分析二人作品中体现绝望意识的片段;第二部分试图从鲁迅与张爱玲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婚恋生活、文学观念等方面探讨二人陷入绝望的原因;第三部分则界定出鲁迅与张爱玲反抗绝望的不同向度,并尝试做出评价;结语部分将探究有关鲁迅与张爱玲文学史排位的内在成因,即海外华人学者和大陆学者不同的意识形态立场。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梅;张爱玲及其作品述评[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赵君哲,徐美勤;走近张爱玲──从人格心理谈起[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陆璐;;众声喧哗——“张爱玲现象”多元化解读[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2期

4 袁良骏;;《张爱玲论》跋[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年01期

5 袁良骏;;《张爱玲论》跋[J];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04期

6 杨青泉;;张爱玲研究的“关键词”——张爱玲研究回顾[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柳星;;海外张爱玲研究现状述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朱文斌;;“张爱玲神话”及其反思[J];文艺研究;2011年01期

9 陈亚明;;张爱玲译事年表[J];新文学史料;2011年01期

10 庞莉芹;;海内外张爱玲研究比较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书评人 谢其章;重读张爱玲的新发现[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陈子善;私语:张爱玲与宋淇夫妇之间[N];东方早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赵永颜;诞辰90周年纪念张爱玲的世界为何历久弥新?[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丽琼;张爱玲 一个不老的文化符号?[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5 温儒敏;“张爱玲热”的兴发与变异[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舒晋瑜;佚文遗作双问世 再度惹眼张爱玲[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续鸿明;张爱玲著作如何翻越版权“万重山”[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8 袁良骏;满城都是张爱玲[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闵良臣;“一身俗骨”张爱玲[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10 续鸿明;内地多家出版社被诉侵权 张爱玲版权归属扑朔迷离[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梅;张爱玲的小说传统与文学中的日常叙事[D];暨南大学;2005年

2 陈娟;张爱玲与英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晓艳;跨越时空的文学唱和[D];山东大学;2007年

4 杨雪;多元调和:张爱玲翻译作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林莺;张爱玲文学语言中的隐喻[D];复旦大学;2010年

6 赵欣;上海都市文化与上海女作家写作[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进;流亡异邦的中国文学:张爱玲的启示[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建荣;论张爱玲的文化历史意义[D];华侨大学;2005年

2 石晓蕊;“张爱玲现象”的当代接受[D];辽宁大学;2011年

3 王芳芳;一个人的五四:张爱玲文化心理的两难[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王侃;都市文化的影像化呈现[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新慧;张爱玲经典化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6 潘莉;女性审美视角下张爱玲创作观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王怀昭;艾米莉·勃朗特与张爱玲“自然主义”风格之比较[D];西南大学;2015年

8 孟芳芳;张爱玲的生存际遇与叙事策略[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淼然;张爱玲晚期自传小说与“晚期风格”[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10 吴依涵;张爱玲独特女性观下创作美学的呈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76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276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7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