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主义理论对大陆文学创作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新历史主义理论对大陆文学创作的影响 出处:《中国文学研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方新历史主义受解构主义影响,否定历史决定论,反对先验的历史发展规律,力图将历史还原于现象的集合体,并对形成历史的、一些被传统历史学家忽视的原因给予价值重估。由此造成大陆新历史主义小说注重突破主流意识的主观倾向性,刻意铺写历史细节,尤其看重偶然性造成的历史结局,并以欲望叙事代替宏大政治叙事,以小见大地给人沉甸甸的历史感。
[Abstract]:Western neo-historicism is influenced by deconstruction, negates historical determinism, opposes the law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 priori, and tries to restore history to the aggregate of phenomena and to for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me of the reasons ignored by traditional historians give value revaluation. As a result, the mainland's new historicist novels focus on the subjective tendency of breaking through the mainstream consciousness and deliberately lay down historical details. In particular, the historical outcome caused by chance is valued, and the grand political narrative is replaced by desire narrative, which gives a heavy sense of history as a whole through a small part.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0世纪比较诗学视域下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10BZW015)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I206
【正文快照】: 上世纪九十年代直到今天,新历史主义小说无疑是大陆文坛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莫言小说获诺贝尔文学奖,正证明了大陆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巨大成功。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是: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小说中的历史显然浸润着新历史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静蓉;颠覆和抑制——论新历史主义的方法论意义[J];文艺评论;2002年01期
2 陆天明;我为什么要写《省委书记》——求助于新历史主义的一次阐述[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6期
3 邱艳;对历史的解构与重铸——论新历史主义的理论特征及对中国二十世纪后期文学产生的影响[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张延者;;文本性与历史性的统一——试论中国新历史主义的创作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5 袁甲;;新历史主义对历史剧研究的适用性[J];文学教育(上);2008年07期
6 陶富;;新历史主义视阈下的《历史的天空》[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7期
7 杨文堂;;文化再解读:中国当代新历史主义[J];电影评介;2009年21期
8 刘凤;;论新历史主义历史观及对作家创作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8期
9 刘新新;;新历史主义关照下的《歌》和《告别词莫悲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10 罗丽娜;;新历史主义语境下李锐《厚土》的美学价值[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贺绍俊 评论家;小说本无凡圣之分 好看就行[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秀娟;断裂性问题与新历史主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洋;解构与建构: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演进[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子硕;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莫言小说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3 翟金芝;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温故一九四二》[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玲;在新历史主义视角下解析《灿烂千阳》[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王晨;新历史主义中国化的文学接受[D];辽宁大学;2014年
6 李慧;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D];山东大学;2006年
7 张慧敏;新历史主义视阈中的当代历史剧[D];兰州大学;2007年
8 黄国友;新历史主义的历史真实观[D];温州大学;2008年
9 覃徐芳;在历史的隧道中倾听与对话[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10 朱冬梅;文学与历史的契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82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82329.html